从蒙学到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启蒙与审美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eng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0年10月26日,周作人在北京孔德学校作了《儿童的文学》的演讲,发表在《新青年》1920年第8卷第4号上,儿童本位观迅速传播全国而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走向自觉的标志。在坎坷中走过了近百年的路程,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留下了他们探寻和思辨的足迹。   中国儿童文学在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中呈现出独特的发展面貌与态势,即晚清以梁启超、孙毓修等为支柱的启蒙阶段;“五四”以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观为中心的创造阶段;三十年代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书写阶段;四十年代在战争的时代洪流中塑造小英雄的激情阶段。在成人启智之蒙与文学审美属性的张弛中,儿童从孝文化的束缚中脱离出来,从纯真年代直抵人性的深处,逐渐走向具有独特文化符号和审美符号的群像。   在传统教育和西方文明的冲突和影响下,现代儿童文学开拓出其丰富的审美空间和叙事空间。在真与美,灵与幻的艺术世界里,儿童视角的回望、儿童生命的关怀和儿童精神的回归与现代诗意一起构成了儿童生命的张扬。
其他文献
望直港镇位于宝应县东南边,临近扬州市区、南京、镇江,方言属于典型的江淮方言。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调查和描写了望直港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提供了对照字音。再结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但哲学思想并不是《道德经》的全貌。由于《道德经》一直以来是作为一本哲学书来进行研究的,在文学价值与文学意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
新时期小说中的女性爱情叙事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叙写女性独特的生命经验、身体体验、情感历程、心理变化,展现了女性长期被遮蔽的生命形态,并以通过女性情感体验的张扬来创造女性
《风雨谈》创刊于1943年4月的上海沦陷区,主编为柳雨生,是一份以刊载散文为主的综合性文学期刊。它在上海沦陷区存在的两年多时期内,遵循远离政治现实而追求纯文学的办刊宗旨,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