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大鼠急性新鲜股骨骨折损伤模型的建立,运用南京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活血散软膏作为外敷治疗骨折药物,通过不同时间段测定用药前后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的变化,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和X线扫描成像的改变,探讨活血散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为临床中药外治方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药药理实验学实验方法,造模前一天,大鼠左侧臀部及大腿后侧用8%硫化钠脱毛剂脱毛。用20%的乌拉坦溶液按体重(5ml/kg)行腹腔注射将大鼠浅麻醉,大鼠反抗能力减弱即为麻醉显效;大鼠呈仰卧位,固定左侧大腿呈外展内旋的姿势,将造模支架固定于此并调节铁碇,将在大腿中部用钝骨刀加压,助手提起500g的砝码至30cm处,让砝码沿导引杆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与钢板撞击,力传导至钝骨刀片上,撞击股骨中段造成骨折。造模后立即拍摄患肢正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要求骨折类型为横断或短斜型,显示造模成功。打击粉碎性骨折及皮肤破损的大鼠予以剔除。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A组对照组18只,外涂凡士林/羊毛脂2:1混合膏5g加特殊夹板固定,根据取材时间再随机分成a,b,c3组(给药后第10,20,30d);B组实验组18只,与骨折处外涂活血散软膏5g加特殊夹板固定,根据取材时间再随机分成a,b,c3组(给药后第10,20,30d)。造模成功1小时后实施相关治疗处理。在用药后的第10天、20天、30天,各组任取大鼠6只,麻醉后采集股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及血生化测定,取血结束后采用牵拉使颈椎脱臼的方法快速处死大鼠,然后解剖分离骨折段股骨,取股骨全长标本进行X线扫描成像、骨痂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活血散膏组在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浆粘度、血浆粘度、血清ALP、Ca、P含量的影响,以及骨折模型大鼠骨痂组织形态学、骨折模型大鼠股骨X线片的影响均优于模型组。活血散在治疗20、30天时,可以显著改善骨折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ls-l、5s-l、30s-1的切变率,可以显著降低骨折模型大鼠的血浆粘度,可以显著升高骨折模型大鼠血清ALP、Ca、P含量。在不同时间节点上活血散组的骨折断端病理切片均可见软骨性骨痂、小梁状骨的产生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片上显示的骨痂生长影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散局部外用对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血循环和促进成骨代谢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