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债市场的核心特征,国债市场流动性为投资者提供了转让和买卖国债的机会,也为筹资者提供了筹资的必要前提:如果因市场缺乏流动性而导致交易难以完成,市场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性,而作为一种金融资源,国债实际上将处于一种闲置和浪费状态。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状况进行研究,并针对其所存在的问题寻求应对之策,以达到增加国债市场流动性、提高国债市场有效性、实现国债对经济增长更深层次推动效应的目的。 本文首先从市场微观结构理论对国债市场流动性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认为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是指国债市场参与者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地进行大量的国债交易,而不会导致国债价格发生显著波动的市场特征。然后,借助一个动态规划模型找出了影响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即市场信息、交易场所、投资者专业化程度及交易品种。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即市场信息公开程度有限,信息缺乏公开性、公平性及广泛性;国债市场分割,交易场所缺乏层次性;投资者专业化方面不足,以银行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表现出极大偏向性和垄断性、缺乏国债投资基金;交易品种相对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等。最后,综合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定义、衡量指标及影响因素,构建了衡量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指标,即交易量(成交额)、买卖价差、交易场所和交易品种,并从上述四个因素指标角度对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现状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是在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而且有些方面还发展较快,但就总体而言还是相当低的,即流动性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高度发展的需要。 我国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有待提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对此本文从影响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公开包括库存量、指令、交易量、交易间隔及市场价格等在内的广泛信息;统一国债市场,发展场外市场,试行大宗交易市场,以实现交易场所的统一化及层次化;通过发展现有机构投资者及设立国债投资基金,实现投资者的专业化;丰富交易品种,完善品种结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