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发酵不仅能使餐厨废物减量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还能产生清洁能源沼气以及优质的有机肥料,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有硫酸盐(SO42-)存在的条件下,硫酸盐(SO42-)还原过程与产甲烷(CH4)过程中两种菌群之间围绕有机物(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竞争性抑制现象往往会导致厌氧发酵过程的失败,哪个过程占主导主要取决于COD/SO42-。本研究采用Batch实验在对各类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COD/SO42-对餐厨废物厌氧发酵产气特性以及发酵过程酸生成相物质利用特性影响。结果表明:1.蔬菜类,面食类,水果类,以及肉类和混合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产甲烷期间分别为:15、20、25、23d内。蔬菜类白萝卜、胡萝卜、甘蓝、大白菜、土豆最大产甲烷潜能分别为:157、175、165、94、267 L/Kg VS;面食类废弃物米饭、面条、面包的最大产甲烷潜能分别为:224、259、296L/Kg VS;水果类废弃物香蕉皮、橘子皮、苹果的最大产甲烷潜能分别为:111、34、264L/Kg VS;蛋、鱼、肉和混合餐余最大产甲烷潜能分别为:496、420、476、412L/Kg VS。利用修正的Gompertz公式对厌氧发酵累计产气各反应动力学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2.餐厨废物发酵日产气速率在发酵初期及中期(前25天)由于长链脂肪酸毒性抑制作用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发酵25天后,抑制现象得以减轻或消除。3.不同COD/SO42-对餐厨废物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关系为:12:1﹥6:1﹥3:1;最大产甲烷势Pmax和最大产甲烷速率Rmax在COD/SO42-比例为6:1时最大。4.酸生成相有机物的降解规律为:蛋白质﹥总固体﹥COD﹥蛋白质。5.酸生成相颗粒态COD水解速率与溶解态COD甲烷化速率大致相当;水解速率常数Kh变化关系为:COD Kh﹥碳水化合物Kh﹥蛋白质Kh。6.难降解颗粒态有机物质占基质颗粒态有机物质含量大小关系为:COD Sn/Si﹥蛋白质Sn/Si﹥碳水化合物Sn/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