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校园建设达到高潮。从有关大学校园设计的理论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绿化、行为心理学等角度对校园规划设计进行了探讨,较少关心设计对校园热环境的影响。然而,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校园热环境与使用人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关系密切,热环境的好坏是校园生态设计的重要内容。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研究湿热地区典型的建筑设计手法架空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并实测架空对教育建筑组团的室外热环境影响,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湿热地区教育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实地调研。对广州地区教育建筑底层架空的设计实例进行调研,调研架空功能,架空形式及架空层高度,了解架空设计手法在湿热地区的具体应用。并分析架空设计在南方湿热气候下的作用和重要性,得出架空是适应南方气候的设计手法。(2)对华南理工大学31—34号楼教学组团展开实测,分别对周围不同建筑环境下的局地微气候进行实测。结果表明:架空层下的热环境明显改善,水体白天对空气起降温作用,夜间起增温作用,全天对空气的增湿效果比较明显。不同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别极其明显,但是在不同类型的地表上方的1.5米处人行高度差别不是很明显。架空层下的空气温度和辐射温度均是最低的,在夜间同其余各测点变化不大。(3)利用城市小尺度三维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华南理工大学31—34号楼教学组团室外热环境进行模拟分析。基于实测的结果对此软件的精度进行验证,得到:模拟结果得出的局地城市热环境和实测得到的微气候各气候数值在日空间分布上具有一致性,说明ENVI-met模型具有实际应用的意义。(4)依据调研的的不同的设计参数,利用城市小尺度三维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开展不同工况的实际模拟,分别对无架空、架空高度2.2m及4m下架空率25%、50%、75%、100%九种工况进行模拟,通过对比分析得到在架空高度2.2m和4m的热环境,架空高度的增加并不能明显改变组团平均SET*,但是可以改变架空建筑周边的平均SET*。各高度下架空率变化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随着架空率的增大,热环境改善明显,架空率从25%到50%变化明显,随着架空率增大,热环境继续改善,但是影响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