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象是客体信息以符号为媒介载体,通过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认知,创造出的心理图像。形象同时又表现为一种再现的流动信息,具有可塑性和可传播性。铜鼓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特有的历史文物,其形象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对承载铜鼓信息的符号进行接触形成的心理图像。
本文将铜鼓形象传播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以铜鼓形象实现有组织、专业化和大规模的大众传播为划分依据,分为前信息时代和信息时代。前信息时代是铜鼓形象在历史上形成和传播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以声音符号、视觉符号为信息载体形成的铜鼓器物形象和以语言文字符号为信息载体形成的铜鼓象征形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总结出两种形象的传播模式。信息时代是铜鼓拟态形象和铜鼓品牌形象的传播阶段。互联网普及下的比特符号和文化品牌活动中的消费符号实现了铜鼓形象大众范围的传播。信息时代下铜鼓形象传播的地位日益凸显,铜鼓实物的发展处于落后状态。理想的形象传播互动模式提出:以铜鼓实物的运用促进铜鼓形象的传播,铜鼓形象的传播则为铜鼓实物的创新带来更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