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乒乓球是我国青少年人群极度热爱的体育运动,青少年学习乒乓球能增强身体素质、维持身心健康、保护视力,参加乒乓球比赛可以培养青少年人群的团队意识、抗压能力、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少年强则中国强”,寻求良性可持续的乒乓球运动发展模式,营造良好的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比赛生态环境,对培育青少年人群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国家乒乓球竞技水平、助力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旨在通过调研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人群,探究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对于参加上海市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意向的因素,理清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多层面影响因子与因变量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之间的关系,拟构建并修正适用于提升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的社会生态学模型,为未来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机制与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事进一步提高关注度与影响力提供参考与借鉴作用,改善上海市青少年乒乓运动的社会生态环境,为青少年体育相关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持,完善社会生态学相关理论研究。结合文献综述与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影响青少年人群参赛意向的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因素可划分为自我认同、体制政策、关注需求、竞赛文化以及人际交互这五个因素,并得出以下结论:(1)影响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参赛意向程度最深的社会生态学因素是体制政策,其次是关注需求、人际交互、自我认同这三个因素,感知最微弱的是竞赛文化因素;(2)参加过上海市体育十项系列赛乒乓球赛的青少年与未参加过该项赛事的青少年人群之间的参赛意向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3)赛事满意度作为自变量社会生态学因素与因变量参赛意向关系模型轨迹上的中间变量,间接影响效果并不明显,而社会生态学因素与参赛意向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以上结论本研究提出提升上海市乒乓球运动生态环境方面的建议:增强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人群的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主意识;家长支持、朋友鼓励、老师引导青少年人群积极参加乒乓球比赛,树立正确的竞赛观;学校、俱乐部、社区组织乒乓球比赛为青少年提供更多锻炼机会;政府完善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乒乓球社会生态环境。对该赛事组织方提出以下建议:充分发挥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外溢效应;加强赛事的宣传力度、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参与者的赛事满意度。因此,上海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成长与发展的社会生态学环境需要各层面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才能给上海市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乒乓球训练比赛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