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圣道是四部阿含“此时、此地、此人”所要表述的内容,也是整个解脱道修行的中心,它具有人生性和理性的特点,包含了知(理智)、情(感情)、意(意志)的世、出世间内容。笔者将先从汉译《阿含经》中出现的八圣道相关名相分析入手,论述八圣道各支的内涵,并从“十四问难”为代表的“六十二见”有情和器世间命题来表明释迦在“境界”上的法义叙述,阐明佛教“从义饶益、法饶益、梵行饶益、正智、正觉、正向涅槃。”本怀。侧重八圣道的世间端正法(非圣求境界)、出世间正法要(圣求境界)内容与八圣道的相应性,从原始佛教“境界”角度出发论述原始佛教四圣谛之八圣道的出世间精神(正法要)以及戒论、施论、生天论(端正法)所表达的世间精神,并反思人自身的限度问题。故笔者从四圣谛的架构布局来书写,将八圣道的内容,从道谛扩展到境界的内容,主要分布如下:1、引言:叙述佛陀本怀和境界内容,由此简叙论文的缘起和国内外的文献。2、苦灭道谛的开始:围绕四圣谛,从八圣道名相整体内涵到各支的概念定义、关系中区分出世间、出世间所对应的端正法和正法要思想,明确八圣道在三学中的地位。由此导向所区别的境界角度来追问世间、出世间的差异。3、阿含中的“境界”:以巴利语agara等相关词汇分析“境”、“境界”、“境界类”、“世间”、“有情”、“世界”的概念在汉译阿含中的定义,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境界”世(非圣求)、出世间(圣求)所对应的八圣道思想。4、正见境界:从八圣道(道谛)所对应的顺苦、缘缘、顺行之苦、集、灭中,回归境界所表述的正见,并以此追问人本身。5、人的限度:回到“我”与五取蕴、缘起等境界的关系,突出对“我”的否定和当下“境界”的生起如何达到“破我”,以此反思人的限度问题。6、结论:回到人生、人间的“我”而言,在五蕴和缘起观中对“我”的超越一一无我、空,它有着境界的依据,也有着实践的体系,故在八圣道的世、出世境界内容上,有着它可行性,此也是佛教对人限度反思突破的一个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