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氟香豆素醚类及肟醚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an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农药的长期过度使用,现今农业生产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农药抗性问题。真菌、病毒及虫害因其具有暴发性强、传播速度快、繁殖周期短等特点,已经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并带来农作物减产、产品变质等一系列问题,给国家粮食安全及人类生活水平带来严重威胁。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人们不断地研究开发新型农药,而其中天然产物因其种类丰富、生物活性多样成为人类探索新型农药的重要来源。香豆素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和多种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其具有抗肿瘤,抗癌,抗HIV,抗炎,抗病毒,抗凝血,抗氧化,抗菌以及杀虫等活性。目前已经能从自然界提取出许多具有杀菌活性的香豆素,并且作为新农药创制的活性先导分子适用于杀菌剂、杀虫剂的研发,已逐渐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本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7-羟基香豆素为先导分子,结合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成果,以含氟7-羟基香豆素为母体,通过Williamson醚化对7-羟基进行烷基化反应,运用1H NMR,13C NMR,IR,HR-MS进行结构鉴定,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试,从而判断7-位羟基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继此之后再次以含氟7-羟基香豆素为母环合成含氟7-羟基-8-肟醚类香豆素,并对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1)含氟-7-烷氧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为探究7-羟基对此类化合物抑菌活性的影响,本论文以含氟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通过烷基化衍生合成32个烷基化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IR,HR-MS进行结构表征;(2)含氟-7-羟基-8-肟醚类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在前期部分工作基础之上,以含氟-7-羟基香豆素为原料进行8-肟醚类化合物衍生,共合成15个肟醚类衍生物并通过1H NMR,13C NMR,IR,HR-MS 进行结构表征;(3)抑菌活性测定:以草莓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炭疽病菌及苹果斑点病菌研究对象,研究了所有合成的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部分所合成的香豆素化合物对六种植物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其他文献
泡沫体系中的气泡在岩石孔喉中的破裂及聚并行为决定其尺寸分布,进而影响泡沫注入、有效期及调驱效果。而现阶段关于多孔介质中气泡流动行为的研究结果仅停留在对实验现象的
自从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通讯技术与人工智能水平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分子水平的电子器件的研究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那么分子开关作为未来逻辑与存储电路的结
锂硫电池具有高比容量、高比能量和绿色无污染等特点,一直是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有望替代锂离子电池的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硫正极固有的低导电性、充放电过程中体积膨胀和多硫化物溶解造成的穿梭效应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应用。本文从锂硫电池硫正极材料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出发,设计了硫/聚吡咯(S/PPy)、硫/TiO2中空球(S@TiO2)以及S@TiO2/PPy这三者的复合材料,分别研究其
页岩气开发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投入,同时在水力压裂等开采过程中又会产生大量的污水。不管从经济还是环境角度,水资源管理都已成为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以页岩
超低渗透油藏储量丰富,但由于储层渗透率低、孔喉细小等特点,基质储量动用困难。渗吸是超低渗油藏重要的采油机理。表面活性剂能够在纳米孔喉中发挥改善界面性质的作用。纳米
PPP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已经被普遍运用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并逐渐被引入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由于PPP模式在项目工程中所涉及的投资金额比较大、参与方众多、技术管理手段要求比较高,伴随而来的风险因素也比较多。因此,使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分析、识别、评估风险并及时进行风险分担,决定风险的承担方和共担风险的分担比例至关重要。如果风险分担不合理,会降低社会资本方的积极性,使资金运转不正常,严重时会导致项
红外光强图像与红外偏振图像分别基于红外目标的辐射强度信息和偏振信息进行成像,这两类图像在亮度、边缘、纹理细节等特征上具有很多差异,因此具有大量互补信息。同一融合算法对不同差异特征的融合能力不同,所以研究双模态红外图像差异特征类型、幅值、频次等多种属性动态变化及特征属性间的关联性是差异驱动融合的关键,能够解决现有双模态红外图像差异驱动融合中多种算法相互冲突、融合效果差甚至失效的问题,最终建立差异特征
样本数据是进行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基础数据,大量的高质量样本数据对提高遥感影像分类精度、获取土地覆盖类型的面积以及土地覆盖变化监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大范围研究区
植物病原菌导致的粮食减产和重大经济损失等时有发生,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仍旧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尽管越来越多研发的化学农药用于控制这些病原菌,但是结果不尽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候选SNPs与我国汉族人群胸主动脉瘤与夹层遗传易感性关系,总结出显著性SNPs,并进一步从功能学方面探究基因多态性与TAAD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根据国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