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chunjiang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荀子是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学最后一位大师。他站在儒家的立场,取百家之所“见”,去诸子之所“蔽”,或加以改造,融合为自己的思想而成为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荀子非常重视教育,在长期的游学、讲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哲学思想,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哲学的深入发展。荀子教育哲学思想是一个以哲学理论依据为理论基础,围绕教育哲学具体内容而展开的逻辑体系。逻辑起点是由以“天人相分”为天道观根基、“人之性恶”为人性论依据、“心有征知”为认识论依据、“引法入礼”为现实性依据共同构成的理论基础;逻辑展开是各个理论依据与教育的关系,凸显教育在个人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尤其强调“化性起伪”的教育价值,荀子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多层次的人才,最高目的是实现“尽伦尽制”的圣王,他把“礼”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肯定教师位列五尊地位的同时提出“师术有四”的要求,还对学习的过程、态度和方法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逻辑回归则是对教育实践与人生境界追求的指引。分析与构建荀子教育哲学思想体系,对于深入理解荀子教育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对当今的教育实践、教育改革和教育活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当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亦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马克思作为哲学家,他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实现,他的幸福思想能够为人类的幸福追求指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重点分析了马克思幸福观的内容,对幸福的定义和本质以及人类不幸的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的,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物质生活也开始进入到“丰裕社会”,但随之而来是许多城市出现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