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实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活动。违实思维经过概念化就产生了违实意义。英语中违实意义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英语条件句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长久以来,哲学、心理学、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表示违实意义的条件句进行了研究。然而,他们对违实意义构建的心理表征和认知过程很少关注。以往从语言学角度对违实条件句进行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有语法标记(动词时态倒置)的条件句,把违实意义与特定的动词形式联系起来,对没有语法标记的条件句(如If you are the President here, I’m Shakespeare.)所表示的违实意义缺乏解释。Fauconnier等认知语言学家从意义构建的角度研究违实意义生成的动态过程,为合理一致地解释英语条件句能够表示违实意义的原因提供了研究思路。本文以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再现英语条件句中违实意义构建的过程,并对其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做出解释。本文的研究发现,英语条件句的违实意义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在三个概念域---行域、知域、言域上构建的。一方面,不同概念域上的违实意义对应不同的动词形式。行域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及时间顺序决定了描述这些事件的条件句和结果句中的动词形式受时态序列的限制,往往采用时制后移来表达;认知域和言语行为域上的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因而动词形式不受限制。另一方面,不同概念域上违实意义的构建过程也不相同,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语用功能也不相同。行域违实意义的构建过程是条件句前件建立一个违实空间,在该空间里至少有一个因素如人或者情景与物理社会世界的既定事实相反,该空间的否定意义和后件所建立输入空间的事件框架一起投射到合成空间,从而导致后件的违实意义的生成。行域违实意义通常表达说话者后悔、羞辱、或者感激的情感。知域违实意义的构建是根据条件句中一个分句所表达的错误或者矛盾的前提(通常由语境得知),和另一分句通过认知推理得出的结论框架一起投射到合成空间,而导致另一分句在认知域的违实理解。知域违实意义反映说话者的信仰和判断。言语违实意义的构建是说话者基于礼貌和合作原则,有意讲出明显不符合现实的内容,从而引起听者对另一分句所表达内容的违实意义理解。言域违实意义反映说话者从心理上吸引听者情感的意图。本文的研究既可以丰富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又对英语条件句的学习、使用和教学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