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整理是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对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利用关系进行重新规划与调整,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的一种措施。怎样判断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方案是否最优,土地整理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对土地整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从不同的方面来对土地整理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提供借鉴。我国地域辽阔,土地类型多样,存在着大量特殊地块,面对不同地区的具体问题,必然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土地整理及其效益评价。本文根据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区特殊地块土地整理的具体情况,结合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常用方法,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首先,本文分析了湖北省洪湖市峰口镇“兴地灭螺”项目区的特殊情况;然后,根据土地整理的相关理论,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方面效益出发,选取21项具体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效益评价体系;最后,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结合各个数据的权重,计算出不同指标的效益得分,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由于土地整理效益评价非常重要又难以完全客观地量化,加之研究区土地整理的特殊性,所以本文对项目区的指标数据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标准化:一种方法是“绝对标准化”,即专家根据相关指标的一般隶属度标准进行打分,根据数据隶属度函数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另一种方法是“相对标准化”,即根据“兴地灭螺”所有项目区的各项样本数据运用极差变换法进行标准化。由此,便产生出“绝对效益”和“相对效益”。“绝对效益”是相对于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而言的,通过它可以与一般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各方面的效益情况,更好地指导后续工作:“相对效益”是相对于所有“兴地灭螺”特殊地块土地整理的效益而言的,通过它可以直观地比较和分析每个具体项目区相对于整个项目的效益情况,便于项目间的协调管理。两种方式相结合,可以更加详实地反应具体项目区土地整理的效益情况。“兴地灭螺”项目区土地整理所面对的问题、采取的措施、预期的目标均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在保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与生态保护,而经济方面的效益并不是工作的重心。本文在理论上对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实践上有利于项目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