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磷的存储容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a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壤磷流失严重,流失的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滨海湿地作为连接陆地和海洋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过滤和沉降外来污染物的能力,是磷的主要源、汇和转换器。土壤磷存储容量(SPSC)描述了土壤磷到达或超过磷环境风险临界值,土壤中剩余磷的保存或释放能力,可以用于评价湿地磷的存储能力和潜在的释放风险。本研究以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等温吸附的方法,拟合得出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磷的最大吸附量(Qmax),明确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磷吸附饱和度(DPS)和磷存储容量(SPSC)的关键控制因子。利用土壤磷存储容量,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由陆向海过渡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磷存储容量变化,讨论了恢复湿地磷存储容量受盐度、植被条件、时间变化以及剖面深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讨了恢复湿地磷的保存机制。研究结果主要包括:1.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由陆向海过渡带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分析实验表明:黄河三角洲碱性土壤磷流失的吸附饱和度(DPS)的临界值为14.41%,即土壤DPS值超过14.41%时,土壤径流液水溶性磷浓度明显升高,即土壤磷存在较高流失风险,而DPS值低于14.41%时,土壤磷流失风险低。在土壤流失临界值基础上,拟合得出了黄河三角洲土壤磷存储容量(SPSC)的计算公式为:SPSC=(14.41%-DPS)×(0.007 CaM3+0.153 Mg M3+0.133 Feox+0.106 Alox),以此计算了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PSC的大小顺序为:恢复湿地(90.4±20.2 mg/kg)>滩涂湿地(46.6±14.0 mg/kg)≈荒地(42.4±22.0 mg/kg)≈棉田(36.6±26.5 mg/kg)≈果园(31.6±25.8 mg/kg)≈粮田(16.2±38.0 mg/kg)>菜地(-47.6±88.2 mg/kg)。SPSC的数据说明:从内陆的菜地到近岸恢复湿地土壤磷存储能力逐渐增大,而磷释放风险逐渐降低。因此,恢复湿地是黄河三角洲由陆向海过渡带上磷存储的“高地”,应当充分发挥恢复湿地的磷存储功能。2. 恢复湿地土壤磷存储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湿地恢复降低了土壤盐度,显著提高了土壤磷存储能力(恢复湿地的SPSC范围在86.3-154.0mg/kg,未恢复湿地的SPSC范围在57.4-111.8mg/kg)。且湿地恢复时间越长,SPSC值越高:2002年恢复湿地(R2002)>2006年恢复湿地(R2006)≈未恢复湿地(R0)。不同植被和不同生长月份的变化对恢复湿地土壤的磷存储能力影响不显著。土壤对磷的存储能力随剖面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对磷的存储能力显著高于下层土壤,是磷的主要存储层。经计算得到R0、R2006和R2002年湿地的安全运行年限分别为130-718年、135-755年、151-852年。总之,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磷的存储能力。3. 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土壤磷存储容量同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表明:恢复湿地SPSC与p H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与Feox,Alox,TOC,MgM3,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磷存储的主要基质是Feox、MgM3和Alox,而粘粒、TOC含量以及p H显著影响磷的存储。室内培养实验表明: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存储磷主要以吸附态磷,钙镁结合态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形式存在,未恢复湿地主要以吸附态磷,钙镁结合态磷形式存在。因此,湿地恢复前后土壤对磷的存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即湿地恢复后铁铝对磷保存贡献明显升高。因此,黄河三角洲恢复湿地磷的存储主要跟湿地恢复过程中有机质积累,钙镁铁铝等磷结合离子活化有关。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由陆向海过渡带,恢复湿地磷存储容量最大,可以充当抵御陆源磷进入海洋天然的“生态屏障”。湿地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磷的存储能力,恢复湿地磷的存储主要跟湿地恢复过程中有机质积累,钙镁铁铝等离子活化有关。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湿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还可以为实现流域磷平衡和渤海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采用浸虫法测定了阿维菌素与辣椒素混配对小菜蛾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当阿维菌素与辣椒素的配比为4∶1时增效作用最强,其共毒系数为130.73。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内容与建设,阐述了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电子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旨在规范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提
本文首先比较了现有的两种FPGA设计方法,重点介绍了图形化编程的优点,然后基于System Generator设计工具.以Sobel边缘检测算法为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构建了数字图像处
回顾并分析了摩擦学学科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阐明了摩擦学学科的基本概念体系,建立了摩擦学学科的结构体系(总体框架,层次结构和逻辑结构),从而初步构建了摩擦学学科
为了分析某多用途抢险救援车辆驱动桥壳的结构强度,运用三维SolidWorks软件建立三维几何模型,导入到ANSYS Workbench.根据不同的工况,计算中采用了不同的有限元网络模型,对驱
三维多层次纳米结构(3DHNs)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储能相关领域,它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以及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新型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纳米结
氮氧化物(NOx)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一系列严重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NOx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和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有关废气脱氮技术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品《在路上》以其宣扬的寻求解放,追寻自由的精神获得了大量的认可。然而,通过解析作品人物形象可知,作品中放荡的人物形象并非代表作家的全部思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