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倒塌,世界货币体系迈入了浮动汇率时代,而汇率的上下波动也就成为外汇市场的常态。汇率是度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综合性价格指标,也是调节一国贸易收支平衡的重要杠杆。鉴于此研究人民币所面对的外汇市场压力不仅可以对潜在的货币危机进行识别和预警,而且还可以估计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所面对的升值或贬值压力,进而为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的外汇市场操作提供较好的预测指标。目前,关于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问题的研究无论在学界还是在政策层面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对我国目前所面对的经济形势和本币汇率问题而言,展开对人民币外汇市场压力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意义。本文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外汇市场压力(EMP,exchange market pressure)进行了相关研究,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对国内外关于EMP的理论与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其次本文又分析了产生外汇市场压力的内外部原因。外部原因是国际社会的压力和美元的持续贬值;内部原因主要有: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国际收支顺差;巨额外汇储备及热钱冲击;较高的通货膨胀;中外利率差异以及市场预期等。然后本文依据Weymark(1995)提出的关于外汇市场压力的一般定义,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计算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本文所采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是ADF和PP单位根检验以及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文章采用了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对该模型应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对联立方程的结构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并且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我国在1996年至2011年人民币所面对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具体数值,接着又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原因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后认为,在1996年至2011年我国的外汇市场压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至1998年,外汇市场压力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1994年我国进行了汇率改革,外汇市场压力因此增大;第二阶段:1999年至2005年,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创,而我国政府有宣布“人民币不贬值”,所以这一阶段我国汇市场压力相对较小;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我国外汇市场压力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这种压力也有扩大的趋势,这是由于2005年我国汇率政策的改革,外界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十分强烈,再加之2007年爆发的由美国次级债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共同造成了我国外汇市场压力的上升趋势。本文也对影响外汇市场压力与货币政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采用了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最后对消除人民币汇率市场压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我国应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我国外汇冲销干预制度;深化汇率改革,合理运用外汇储备;减少贸易摩擦,改善外贸环境;加强外汇监管,注意游资流向;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