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新的政策探索期“四期交叉”的阶段。出口及投资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两驾洪荒之力已不在,急需消费增能加力。我国政府为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提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政策来刺激国民消费,这为消费金融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促使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的消费金融开始进入发展的黄金期。在2016年消费对GDP的贡献高达64.6%,第一次超过投资贡献率,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大量涌现,使消费潜力得以释放并深刻变革着消费方式。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势不可挡,交易规模更是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未来万亿级别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有待探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及消费金融研究成果较多,但鲜有关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比较研究,本文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了深入认识当前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普遍分类情况及分析便利性原则,把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上的产品供给方分为四类,以四类供给方提供的产品为切入点,通过比较研究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在结构上,首先,文章从总体上描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背景、现阶段发展情况;其次,再根据推出时间较早、发展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及数据可获得性较强的标准选取四类供给方的代表性产品,继而从产品对象、种类、风险控制、定价策略、资金来源及分期费率的角度进行四类供给方产品的横向层面比较,剖析四类供给方代表性产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然后,立足于每类供给方各自提供的代表性产品,从内部这一层面比较探究每类供给方提供产品的优势与问题;最后,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总结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使用情况及客户诉求,也是在一定意义上验证前面章节产品比较的内容。通过比较四类供给方提供的代表性产品,分析不同供给方产品的发展优缺点,发现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也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和每一类供给方内部个性化的问题,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调查问卷的结论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由于受个人水平和能力限制,本文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方面,对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比较研究不够深入,需要进一步完善研究的深度性和全面性;另一方面,调查问卷的样本代表性可能不足,无法完全体现市场所有消费者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