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ky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镇空间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城市群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人口和产业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既是经济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也是拓展国内国际“双循环”空间载体、优化空间开发格局、深化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这为我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2018年底,我国“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的19个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全国75%人口,吸纳了78%的城镇人口,创造了88%的地区生产总值。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已经步入成熟期,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海峡西岸等11个城市群正处于快速发展期,黔中、呼包鄂榆、滇中等6个城市群还处于雏形发育期。城市群对于人口、产业和要素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来看,提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有利于“以点带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集聚。产业集聚不仅是单一产业在空间上的不断集中,也伴随着关联异质产业的协同集聚。马克思认为,资本扩张的本能推动产业发展的蔓延与空间生产的扩张,进而带来生产力水平提升。多个产业的协同集聚日渐成为引导物质财富生产的中介和手段,正加速生产效率改进与生产力水平提升。多样化的产业倾向于共同集聚,绝对意义上的专业化城市(只存在单一产业)和门类齐全的城市(存在所有产业门类)是不存在的,大部分城市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形态。城市群的产业集聚是兼具“产业”属性和“空间”属性的产业协同集聚。一方面,因追求要素边际报酬最大化,城市群内部大中小城市(镇)经济活动基于产业链分工而形成了产业集聚现象;另一方面,大中小城市(镇)又因为追求规模经济而趋于空间集聚,城市经济活动既考虑资源禀赋差异,又考虑地域分工的结果,即是逐步演变为专业化分工集聚。产业协同集聚是空间相邻城市(镇)群聚为城市群、不同规模等级城镇间产业分工合作的结果,是城镇化高级阶段的产物。在产业层面,产业协同集聚有助于推进要素分类集聚,并在不同的产业门类上集聚发展,形成集聚规模优势,增强城市群核心竞争力,繁荣多样化的城市群经济;在空间层面,产业协同集聚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大中小城市(镇)合理有序分工格局的构建,为有效发挥不同规模等级城市(镇)的比较优势,增进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在回顾理论和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集聚这一核心概念出发,沿着“产业集聚—产业协同集聚—城市群发展—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递进脉络展开分析,着重运用“具体—抽象—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分析范式和空间经济学分析方法,探索从产业集聚到产业协同集聚的动力机制与演进路径,构建起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与作用渠道的分析框架,结合数理分析与规范研究,从三个维度探讨了产业协同集聚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一是产业协同集聚增进劳动生产率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二是产业协同集聚提高创新能力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三是产业协同集聚增强绿色经济发展绩效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在实证部分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数据模型,收集整理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产业协同集聚通过增进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和增强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三个被解释变量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进行实证检验。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快产业协同集聚、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共九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研究铺垫,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涵盖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引出本文的研究主题。第二部分为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第三章从要素集聚、产业关联、外部经济和空间结构嬗变等视角,探寻产业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演变的动力机制、作用路径与两者的动态演进、时空转变规律。第四章从理论视角探讨产业协同集聚对于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的影响路径,并提出理论假设。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测度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的剖析,即第五章。本部分在对19个城市群城市产业间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剖析19个城市群和三大经济地带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的时空演变趋势,并给出合理解释。第四部分为实证检验部分,包括第六至八章。第六章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两个层面,研究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对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第七章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对城市群范围内城市的创新能力的影响。第八章围绕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绩效的关系开展实证研究。第五部分为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第九章。基于对论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的梳理与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我国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分区域板块来看,大体呈现出东部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大于中部城市群,西部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低于中部城市群产业协同集聚指数。第二,产业协同集聚的形成是多维微观机制作用的结果。从要素视角来看,同质要素的规模效应、多样化用途和异质要素的知识外溢、分工合作以及要素的合理化配置与要素边际报酬最大化追求都有利于增强集聚经济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转变。从产业关联的角度看,中间品生产与规模报酬递增、中间品与最终产品部门趋于集聚的事实和多部门联动发展客观上都促进了产业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的转变。而从外部性和空间互动的视角来看,单一产业的集聚向异质产业间的关联协同集聚是必然趋势。第三,产业协同集聚的形成发展契合城市群经济的动态演进。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产业—空间”互动作用机制,拓展了毗邻城市间的产业关联度,调整优化了城市经济结构,加速了产业技术扩散与知识外溢,促进城市化经济向城市群经济的演进。第四,产业协同集聚是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提升城市劳动生产率、提高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改善城市绿色经济水平,提高城市产业发展质量,进而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表明: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提高1%,城市群劳动生产率提高0.135%。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提高1%,城市群创新水平提高0.297%。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群绿色经济发展绩效水平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较于已有研究,本文存在如下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从产业协同集聚的“产业+空间”二维视角抽象概括出产业协同集聚形成与城市群发展演变的内在关联与互动规律。不同于以往研究默认产业协同集聚的存在,论文首先从集聚经济的基本原理入手,从产业集聚到产业协同集聚演变过程展开研究,基于产业协同集聚所具有的产业和空间属性,分别从要素视角、产业关联视角、外部性视角、空间视角探讨了产业集聚向产业协同集聚转变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然后从产业协同集聚与城市群发展演变的动态视角,立足“产业—空间”的二维视角,探究了两者的内在关联和演进规律——产业协同集聚在演变过程中促进了城市群网络化群聚与空间扩张,构建起“产业集聚—产业协同集聚”与“大中小城市空间毗邻—网络型城市群格局”互促互进的动态演进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论文矫正了已有产业协同集聚指数测算方法,探索性地提出了既能反映产业协同集聚发展质量,又能反映产业结构对于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影响的适合衡量城市群城市产业协同集聚发展水平的Coagg指数。二是研究框架的创新。搭建起劳动生产率提升、创新能力提高、绿色经济绩效改进三个维度的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框架。通过构建“理论剖析—路径探讨—实证检验—对策建议”的分析脉络,论文从产业联动与空间互动两条逻辑主线出发,剖析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经济的影响,梳理出产业协同集聚促进城市群经济质量提升的逻辑联结点,抽象出提升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能力、改善绿色经济发展绩效三个被解释变量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渠道。论文研究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从下述三个方面补充和拓展了已有研究:(1)劳动生产率提升渠道。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专业化与多样化经济协调发展,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城市群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提高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2)创新能力提高渠道。产业协同集聚促进信息传播与知识溢出,增强城市经济密度,提升产业协同创新水平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助推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3)绿色经济增强渠道。产业协同集聚通过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三是数据选取的新颖。利用城市群内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对产业协同集聚助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三个维度进行实证检验,丰富了两者的关联研究。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范式——单纯从城市面板数据视角出发或立足某一个城市群或多个城市群的产业协同集聚分析,论文在全国28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中选取19个城市群空间范围内的城市进行研究;运用“现象—机理—效应”的规范分析方法,基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变日趋复杂、产业链加速迈向中高端的大背景,重点剖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的影响,提出符合发展实际的理论假设。随后收集相关城市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展开实证检验,尝试解决内生性问题并进行稳健性检验,形成完整的实证研究逻辑链条,最终的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以最小化应急产品切换成本、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物流成本及碳排放费用为总目标建立一个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来解决多产品、多工厂、多配送中心的应急产品生产物流协同计划问题,并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所提模型和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在新的形势下,电力系统的作用日益突出,在电力系统的建设中,必须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限度,以保证其获得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并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后技术时代下媒介变革所带来的艺术教学与创作上的独特挑战,数字拟像技术与艺术感知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新的纾困之路。在当代艺术进入“重体验”“重感受”的当下,多媒体技术对于文本、图像、声音、信息的重新编码,使“艺术感知”为核心的审美范式得以被建构起来。本文以媒介演进为视角,结合后技术时代下屏性媒介和沉浸式媒介的现象分析,尽力厘清艺科融合视阈下艺术与媒介之间同源共生的关系,并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媒介对艺
目的 了解海南省2020年放射诊断工作场所(X射线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放射防护用品配置情况,探讨提高放射工作人员与受检者放射防护方法,为合理配置其防护用品提供依据。方法 以海南省所有放射诊疗机构为调查对象,将调查表发放至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其负责辖区内调查表填报。结果 海南省2020年有放射诊疗机构266家,放射工作人员2 514人;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防护用品配置情况不容乐观,三级、
阐述电力调度运行和监控管理的现状,电力调度运行和监控管理的策略,包括强化电力调度设备维护、改善运行环境,健全管理制度,优化电力调度安全运行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定位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所有定位技术中,GNSS定位技术具有全时段、全地形的特点,应用最为广泛。为加快定位速度、降低定位功耗,GNSS模组一般采用A-GNSS技术辅助定位。经过调研,市面上的A-GNSS定位模组存在以下不足:(1)定位模组使用3G/4G网络传输星历数据或定位结果,不仅射频、待机功耗较高,而且资费较贵;(2)定位模组多处于单机模式,用户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电商异军突起,冷链物流行业也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冷链产品具有易腐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在储存、运输时消耗更多的能源,投入较高的成本。并且,冷链产品“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特点与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相违背,如何平衡冷链物流和低碳物流,保证冷链产品品质的同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冷链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协作配送已成为
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利用"留白"与"补白"提高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即利用"留白"与"补白"发散学生思维,拓展语篇广度;培养学生探究解疑的能力,拓展语篇深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升华语篇内涵。
<正>日前,一由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团队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宣布,该公司研制的全球首个唾液孕检试剂盒定于2023年第一季度交付,并于以色列、南非、阿联酋及欧洲国家药店上架零售。该公司专注于基于唾液的体外诊断技术研究,2021年在以色列完成了对300名孕妇和非孕妇的临床试验,其唾液孕检试剂盒已获欧盟和以色列相关机构批准上市,并正在申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以进入美国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