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里克林顿2016年竞选演讲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SKY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Fowler等语言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该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Fairclough提出了三维模式理论并常被用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研究中,尤其是被广泛应用于英语新闻报道的分析。本文尝试将其用于政治性演讲,以期丰富其适用性。本研究以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以Halliday三大元功能为主要的语言分析工具,借助Antconc和Wordsmith对希拉里2016年各州的巡回演讲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在描述阶段,本文以希拉里巡回演讲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切入点,探讨其演讲的语言特征和策略。在阐释阶段,本文从内容、人物、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以及语言在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四个维度,分析希拉里语言特征生成的深层原因。在解释阶段,基于社会语境,具体探讨希拉里竞选演讲中所构建的权力和身份。研究发现:(1)在概念功能方面,希拉里的演讲以不同比例使用了六种及物性过程。其中,物质过程使用频率最高,占50%以上;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的使用频率依次占据第二和第三位;言语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使用最少。在人际功能方面,希拉里在演讲中非常频繁地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we”,以弱化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和掩盖政治身份,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情态动词“can”和“will”肯定形式的频繁使用表明了她的能力,信心和决心。在语篇功能方面,希拉里用标记性主位结构来强调时间、地方、原因、频率等特殊的信息。(2)政治演讲中的话语建构不是随机的。在其演讲中,希拉里向观众讨论多个国内和国际话题,巧妙地运用语言特征和策略成功地传达了其政治意图。(3)运用这些语言特征,希拉里构建了个人权力和机构权力,前者包括女性权力和公民权力,后者包括国家权力和领导者权力;同时构建了个人身份和群体身份,其中前者包括女权的斗争者、民主党的领导者和美国公民,后者包括领导群体身份、反恐群体身份和无核武器群体身份。本研究通过分析政治演讲的精髓,以期使读者意识到演讲者如何运用语言影响听众的思想意识,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希望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批评语言意识,能以一种批判性的态度全面理解语篇。
其他文献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作家库切是当代文坛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发表于1986年的《福》是其写作生涯的第五部作品,为他带来了耶路撒冷奖的殊荣。《福》中,库切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不仅是十九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二十世纪出色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承前继后的桥梁作用,被评论家称为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