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正义是环境哲学的前沿问题,也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观。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已然成为一个制约当代中国进一步获得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本文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探讨环境正义对于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反思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现状,探寻其可行的解决途径,最终力图为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理论支撑。环境正义是指公民在环境面前的公平和正义。在自然环境面前,人类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各国人民在国籍、种族、肤色、民族、地位和职业等存在着不同,而有所区别或遭受不正义和不公平的待遇。在自然环境面前的人类的主体地位以及自然环境权利和义务都是平等的,并且应受到立法、执法和司法同等的关注和保护。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环境正义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和乡村之间、贫富群体之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不公平和非正义。而造成当代中国环境非正义问题的因素是多元的。就世界范围而言,没有现成的模式能够简单模仿以解决当代中国的环境正义问题。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研究前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中国的资源、环境、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以及当前社会形势出发,寻求适合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解决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非正义问题。本文认为在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并非是无法克服的矛盾。发展循环经济的多样化模式,制定环境政策、法规和条例,改善环境正义的保障机制和补偿机制,加强环境正义观的宣传,等等,都有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通过发展方式的改进、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完善,可以为当代中国环境正义问题的解决提供积极的可行路径,唯如此,才能把构建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落到现实、可靠而坚实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