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而稳定的增长。供给约束型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被需求约束型取代。投资、消费和出口等需求因素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所在。然而,当下之时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影响。危机之下,如何刺激居民消费和投资,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金钥匙。农村是我国最大和最基础的消费市场,超过全国总人口半数的农业人口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因此,大力推进农民消费,改变农民消费观念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现而今,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农村与城市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相当的差距。农村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限制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本文不仅仅从农村居民消费总量角度对优化财政支出进行了研究,最主要的是从消费结构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是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消费支出,一类是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后者占比越高,说明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越高,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越好。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过于保守,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偏高,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却相对较低。引导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向弹性较高的发展享受型消费资料转移不仅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促进农村居民的进一步消费,形成良性的循环,而且有益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考察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量以及生存型消费支出与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之间比例的影响,客观地提出了优化财政支出、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支出的相关理论,描述了近三十年来我国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发展现状。之后,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推导出了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协整关系,并由此建立了计量模型。最后通过近五年来的全国季度数据分析了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得出了相关结论。从总量上来说,财政支出的增加能够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并能够提高发展享受型消费的支出比重。因此,合理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改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从结构上来说,各类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尽相同。我们主要考察了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文科教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以及农林水事务支出。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因此缩减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具有必要性。文科教和社会保障支出都挤入了农村居民消费,但是却减小了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占比。这主要是因为文科教和社会保障支出发挥作用的对象大部分是农村居民中经济情况较差,生活质量较低的那群人,他们的相对收入提升之后,主要的消费对象依然集中在生存型消费资料。虽然文科教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没有增加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比重,却改善了穷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当下增加文科教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是有重要意义的。医疗卫生支出的增加,减轻了农民就医经济负担,相对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使得农村居民由更多的闲钱用于弹性较高的消费资料购买上提高了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占比,优化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而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林水事务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替代效应,说明我国农林水支出结构不尽合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