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集散绩效评价研究——以宁波—舟山港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s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经济和贸易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区域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经济全球化的格局逐步形成。港口在全球一体化的供应链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肩负着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流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的纽带,港口物流的集疏运状况影响着经济的总体发展形势。   本文运用供应链运作参考(SCOR)模型对港口进行了标准化的物流集散运营流程角度的定义,构建了基于供应链角度的指标体系,而后对宁波一舟山港的物流集散绩效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和评价。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计算得出东亚地区有代表性的港口物流集散绩效值,再针对绩效值较低的港口,试图准确定位其港口物流运营流程层面的低效环节;探讨造成其相对绩效较低的具体原因。此外,本文选取宁波—舟山港时间序列数据深入详尽的探讨了两港自合并以来存在的竞合优、劣势,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设建议。   经过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国内港口物流集散的综合绩效不高,绩效评价值大多仍停留在负数,与东亚同行业的大型港口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最后,本文根据模型测算的结果和相应的结论,提出了对宁波一舟山港绩效提升改善的建议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行方向。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基于供应链的港口物流集散绩效评价的横、纵向维度上均有所推进,并把SCOR模型和PCA模型放在一起研究,拓充了学术界在此领域内的研究,也对我国港口物流业的发展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证支持。
其他文献
本文将位相分布补货提前时间和批量需求等影响库存服务的重要因素纳入到库存系统模型之中,分别构建了具有位相分布提前补货时间、具有批量需求及具有一般分布提前补货时间的库存系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求解。通过数值算例得到了系统最优库存策略。首先,研究了一个销售损失制的带有位相分布补货提前时间和(r,Q)库存策略的连续盘点库存系统。运用马尔可夫过程理论,建立系统稳态平衡方程并求出系统稳态概率。此外,构建
知识生产和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在于不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于技术要素并不丰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除了依靠本国自
学位
消除贫困和实现富裕,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人类追求正义和公平的永续实践。与贫困作斗争,是所有国家的神圣责任。世界银行在《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前言中,第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