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和开腹脾切除术(O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两组临床病例资料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比较LS/OS在治疗ITP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4月至2011年4月共60例实行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7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23例行开腹脾切除术(OS)。对两组病例资料中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血小板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的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5天、7-10天血小板计数、术后并发症、手术费用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forWindow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腹腔镜脾切除术组和开腹脾切除术组的术前情况: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术前血小板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说明,两组患者的病例选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组和开腹脾脏切除术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LS组37例患者中有1例因出血过多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OS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亦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患者资料在术后血小板计数及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103.0±49.2)min和(60.0±14.6)min]、术中出血量[(80.0±78.3)ml和(190.0±101.2)ml]、术后恢复胃肠蠕动功能的时间[(2.3±0.7)天和(3.5±2.1)天]、术后住院时间[(5.2±2.4)天和(8.1±2.7)天]、手术费用[(7669.9±1925.1)元和(5433.8±1874.3)]上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术后血小板计数以及并发症即术后疗效上看LS组和OS组差异不明显;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恢复胃肠功能,术后恢复正常生活上LS明显优于OS,这也正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但LS的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总的来说对于需要切除脾脏来治疗ITP的患者,LS还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