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快速新型城镇化地区,小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受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文化背景等构成要素的共同作用,其中过境交通是小城镇形态演变最敏感、最直接也最快捷的影响因素,而过境交通中的干线公路作为公路中最基本的运输方式之一,其与城镇的联系最为紧密,也是实现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小城镇、小城镇与乡村相互资源要素空间位移的经济廊道。由于干线公路以其较大的交通、经济等优势对沿线小城镇的空间形态演变曾经或仍将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本文以武汉远郊18个干线公路沿线小城镇为研究对象,从三个空间维度(镇域整体空间、镇核心区空间、典型空间单元)作为切入点(1),开展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的变化趋势以及演变规律的研究。论文主要内容由以下部分组成:(1)首先明确“为什么要以干线公路作为切入点研究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分析,归纳并揭示目前研究的缺陷与不足。在武汉都市圈交通逐渐网络化以及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对干线公路依懒性相对减弱的情况下,提出重新审视干线公路在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中的身份与意义,并探寻干线公路对相关城镇的新的深层价值。(2)第二部分研究“干线公路引导下武汉远郊小城镇发展分化的影响及其城镇空间形态演变的作用机制”。以干线公路对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发展的影响为抓手,深入分析了沿线小城镇与非沿线小城镇在规模、形态、产业等方面的分化缘由,并从空间形态引导方面明确了干线公路在武汉远郊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以及产生的巨大影响。(3)第三部分探寻“干线公路引导下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及其规律”,借助康泽恩学派对城镇平面格局的描述方法,从三个空间维度(镇域整体空间、镇核心区空间、典型空间单元)分析总结了沿线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及规律。(4)第四部分回答“在干线公路引导下武汉远郊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变将何去何存?”,由于小城镇空间形态演化过程的路径依懒性和不可复制性特征,在18个沿线小城镇的共性特征和趋势下,共同呈现出开放性的“网络交织、多点联动”的镇村一体化空间形态发展模式。并且未来干线公路与区域城镇体系互动情况下还可能簇生新的空间结构(金字塔集中型、多核心网路型、分散放射环型等)。因此仍须对干线公路与城镇的新的可能关系与区域作用作出更加深入的系统解释,引导相关小城镇合理利用资源条件,科学、有序、有效地进行城镇空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