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沥青质沉积预测与防治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l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原油的生产过程中,随着原油性质、体系温度和压力以及生产制度的改变会导致沥青质在井筒中沉积,随着生产的进行,沥青质沉积会造成井筒堵塞,甚至井筒堵死,油井报废。目前油田工作者无法准确掌握油井沥青质在井筒中的沉积速度、厚度以及沉积位置,不能制定有效的清除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在研究沥青质沉积机理的基础上,进行沥青质沉积的影响因素研究,建立了沥青质沉积动态预测模型,并研制了快速高效的新型沥青质溶剂。本论文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沥青质分子结构非常复杂,通过自身缔合作用形成小颗粒,再经过沉淀、聚集成大颗粒、最后吸附在井筒壁面上,完成沥青质的沉积整个过程。沥青质沉积速度、位置主要由原油性质、体系温度和压力以及生产制度决定。(2)通过对哈拉哈塘X区块三口油井原油的性质分析表明,三口井油样均为中质油,沥青质含量4.45%~6.32%;重质含量高,C7+组分占95%以上;原油构成复杂,含有大量羟基、氨基、竣基、羰基以及芳香环、稠环等基团,易导致沥青质的聚集与沉淀;油样流动性与油样中沥青质含量存在负相关性。(3)哈拉哈塘X区块油井沉积堵塞物的特征研究表明,堵塞物中以板状结构的沥青质沉积物为主,沥青质含量在65%左右;沥青质分子缔合、聚集形成的板状结构相当致密,如在管壁上吸附、沉积,清除难度较大;该堵塞沉积物中含有杂质吸附在沥青质聚集体的表面,这些杂质可能为硫、金属矿物及粘土矿物等。(4)建立了沥青质沉积动态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油井井筒中沥青质沉积速度、厚度和沉积位置。对油井进行沥青质沉积预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气油比越大,沉积位置越深,沉积速度越快,油压越小,沉积位置越深,沉积速度也越快;沥青质含量越高,沉积速度越快;沥青质沉积起始点压力越高,沉积位置越深,沉积速度越快。(5)研制了快速高效的新型沥青质溶剂T-D,最佳配比为主剂:有机物溶剂:渗透剂=60%:25%:15%。对沥青质溶剂T-D进行室内评价,结果表明,溶剂T-D能够有效分散原油中的沥青质颗粒;溶剂T-D与沥青质体积质量比为1~2时,溶解率达到88.8%~93%;溶剂T-D对原油沥青质的抑制率为74.8%。
其他文献
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模拟精对苯二甲酸(PTA)废水,考察了曝气量、沉降时间、进水方式等对对苯二甲酸(TA)生物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TA质量浓度小于1500mg/L的废水,采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就是具有不同地理位置的区域之间通过经济上的交流和政策上支持,跨越传统地域之间的障碍,实现区域经济的联盟。区域物流一体化是
零和理论是组合数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研究有限Abe1加法群中序列的组合性质.而与序列的index相关的零和问题又是近几年来零和领域研究的热点.零和序列是零和问题研究的主
该发明涉及一种采用除铬剂处理废水或污水,特别是含铬废水的快速方法。采用铁的硫化物为除铬剂,其特征在于除铬过程包括:(1)将铁的硫化物粉碎,过300目筛,取筛下细粉;(2)将步骤(1)所得到的
为了研究真菌对苯酚的降解能力,采用本实验室分离的一株镰刀菌HJ01,考察了外加碳源、降解体系初始pH、温度对HJ01菌体生长量和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镰刀菌降解苯酚的动
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建设的实践中,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加大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本文基于个案研究的角度,以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
采用MBR—纳滤(MBR—NF)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运行结果表明:MBR出水的COD、ρ(NH3-N)和TN分别为94,0.93,8.88mg/L,COD、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7%、95.8%和70.2%,出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因此,要求占据企业大多数的民营企业能适时、稳步地“走出去”,即开展国际化经营。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国内产业结
任次氯酸盐氧化法制备高铁酸钾过程中对废碱液进行回收利用,探讨了废碱液的提纯方法和制备高铁酸钾的工艺参数。废碱液提纯的方法是先向废碱液中加入少许KOH,使溶液碱度保持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