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只追求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求和审美需求,人们对书籍的形态需求、阅读需求、心理动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于对书籍的个性化、情感化的需求。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子书的活跃使纸质书籍的需求降低,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递的电子书籍,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印刷类书籍,更具有快速性、时效性,在操作上更为简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纸质书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使人们的阅读环境和方式发生了转变。但是,纸质书籍并没有被遗弃,也没有被淡忘。相反,喜爱纸质书籍的人越来越多,信息的片段化,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纯粹的阅读方式。纸质书籍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感方面展现的魅力是无可替代的,书籍带给人们的物质感受,是任何电子阅读器所无法匹及的。在现今这样一个追求情感化设计的时代,阅读已经不再是单纯获取知识的过程。一本设计精美、装帧考究的纸质书籍,会给人在感官的不同层面上带来独特的审美享受。书籍不是一种静止的装饰之物,它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一种能够注入时间概念的,能够塑造一种三维空间的“建筑”。读者在翻阅一本纸质书籍的过程中,与书籍相互沟通并且产生了互动。书籍设计与纯艺术创作不同,设计者不能只顾着宣泄个人意志,需要想办法在内容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可以沟通顺畅的“桥梁”,调动起书籍设计的物化元素,将书籍信息准确而富有感情地传达给读者们。而这座“桥梁”,正是在书籍设计中调动感官开发的手段。本篇论文中分析了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各感官带给读者们的感官刺激体现,从而发现在书籍设计中,对于感官的开发很有必要性,随着科技的影响,反而忽视了人们的感受,需要一种方式将人和书籍结合起来,产生互动性。由此分析了一些国内外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在感官刺激的的基础上从材质、文字、纸张、工艺和形态的各方面分别对体现书籍设计中的感官开发所做的尝试做了分析。对于越来越追求情感化的现代社会,把握人的感官感受才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价值。书籍设计者们在设计纸质书籍时应充分考虑每个读者群的不同特点,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相信在我国,纸质书籍的设计会越来越优秀,也会制作出越来越多的受读者欢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