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锌共掺及掺氟氧化亚铜的制备与性能的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uangto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2O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它的光学带隙约为2.1eV,具有储量广、无毒性、长期稳定等特点,适合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等领域。本征Cu2O为p型导电的半导体,如何制备n型Cu2O、改变光学带宽、实现pn同质结以及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成为人们研究Cu2O的重点。本文的内容是制备并掺杂Cu2O薄膜,研究薄膜的光电性能。本文通过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制备纯相Cu2O薄膜并掺入Zn和In两种元素,以及利用热扩散法对Cu2O薄膜进行F掺杂。研究未掺杂的Cu2O、Zn和In共掺杂的Cu2O,以及F掺杂的Cu2O的光电特性。具体的工作有如下几方面:首先,本文探究了制备纯相Cu2O的条件。通过调控衬底温度、溅射压强、溅射功率及O2与Ar流量比制备纯相Cu2O薄膜,实验发现在衬底温度为400℃、溅射压强为2.0Pa、O2与Ar流量比为1:12、Cu靶溅射电压为350V,电流为40mA时可以生成结晶较好,生长颗粒明显的纯相Cu2O的薄膜。其次,在能生成单相Cu2O的条件基础上,本文制备了In、Zn共掺杂的Cu2O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性能。固定Cu靶溅射电压,适当增加铟锌合金靶溅射电压,可得到掺杂的纯相Cu2O薄膜。但合金靶电压不能高于320V,否则会产生其他杂质相。制备的In和Zn共掺杂Cu2O薄膜在500nm以上具有较高的透射率,样品带隙约为2.5eV,与未掺杂Cu2O的光学带隙相比,In和Zn共掺杂后的薄膜光学带隙有较大的改变。当合金靶电压为310V时制备出的In和Zn掺杂的纯相Cu2O薄膜样品的导电类型由p型转变为n型。对样品进行XPS测试表明样品含有铜、氧、铟及锌,且铜以Cu1+存在,铟以In3+存在,锌以Zn2+存在,这表明掺入的铟和锌替代了铜的位置,两种元素成功掺入Cu2O薄膜中。最后,本文利用热扩散法制备了F掺杂Cu2O薄膜并研究了其光电特性。发现当扩散温度介于850℃1000℃、扩散时间为30min、CuF2质量为100mg、Ar流量为100sccm以及扩散压强为400Pa时,可以制备出结晶良好的F掺杂Cu2O薄膜。经EDS测试,所有样品中都含有F元素,表明F原子成功掺杂进入Cu2O薄膜。通过霍尔效应测试发现所有热扩散掺杂F的样品都为p型导电。在扩散温度为850℃、扩散时间30min、扩散剂质量为100mg、扩散Ar流量为100sccm、扩散压强为400Pa的条件下制备出了最小电阻率为50×cm薄膜样品,这比较适合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其他文献
【正】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学理论的奠基人。早在1896年的《西学书目表后序》中,他就批评了封建史学。以后他又发表了《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等,对封建史学的“正统观”
实际应用的饮食业油烟净化设备(以下简称油烟净化设备)中,以静电式、机械过滤式、湿式,以及由上述三种技术组成的复合式产品为主。荷电湿式油烟净化器的开发应用,将具有很强的市场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苏轼诗研究所常见的形式、分期情况及研究状况作简单回顾,确立以苏轼倅杭时期,即:熙宁四年(1071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所创作的诗歌作(冯应
设计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虽然国内制造业发达的省份已经开始关注设计产业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政策,但是设计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整个产业国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影子,出行方面也不例外。在汽车领域,汽车维修是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保障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流动老年人社会适应情况。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30名流动老人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流动老年人的基本社会经济特征、生活质量、社会适应与支持状况及存在问题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新能源汽车逐渐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汽车能源来说,应用新型能源为而主要动力,可以将传统能源与新能源集合的方式为汽车的运行提供充足的动
冀东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老井水淹严重,识别难度大。采用脉冲中子全谱测井(PNST)在老井中进行剩余油挖潜、找油、找气以及压裂效果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PNST一次
通过考查米糠蛋白质量分数、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超声温度等因素对米糠蛋白溶解性、乳化性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试验条件。结果表明,联合求解法确定米糠蛋白处理工艺
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材料和器件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将两种组份的优点结合起来,获得具有优良综合性能的复合半导体光电器件。尽管有机-无机复合半导体光电器件的研究取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