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霍州方言眼部嘴部两大概念域成员用词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分析,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与周边方言进行对比。眼部嘴部概念域用词是最基本的词汇,也是一个重要的意义聚合类型。眼部嘴部概念域分别可以细分为四个和五个概念小域,通过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运用概念要素分析法,参以句法和语义理论等对各个小域用词进行描写分析,以揭示小域成员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共性和特性。同时,与周边方言的用词成员进行比较,发现霍州方言的过渡性特征。整体上,对眼部嘴部词的词法和语义演变做出一些思考,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与周边方言的相似度,试图对该片区域语言传播的路径进行构拟,以进一步分析佐证霍州方言与周边方言词语的影响关系。本文共分十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1)霍州市的地理概况和历时沿革,霍州方言的内部分区、语音系统和研究概述;(2)从汉语眼部嘴部名词、动词和与之联系紧密的修饰成分三方面整理论述了先前的研究成果;(3)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第二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对眼部基本器官名词和眼部其他器官名词等成员的句法语义进行描写分析。并与周边五县市方言对比,揭示出其特点,如“眼坡”、“眼仁”是具有霍州特色的方言词。第三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名词的描写分析。嘴部基本器官名词“嘴”和嘴部其它器官名词共计9个。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主要表现为其过渡性。第四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眼部一般动作和眼部视觉动作两个概念小域。眼部一般动作小域即是眼部一般动词,共有9个成员,分别为眼皮和眼珠的基本动词;眼部视觉动词有12个成员,分为一般看义、远看义、短暂看义和责备看义四类,分析各个成员的句式、句法功能和概念要素,得出“眼”为原型成员,并与周边二十九县市方言对比,以成员“照”为例显示出霍州方言典型过渡性特征。第五章为霍州方言嘴部动词的描写分析。分为嘴部一般动词、嘴部饮食动词和嘴部言说动词三个小域。每个小域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其中,言说动词最为丰富,可以分为一般类、闲聊类、夸耀类、反复类、欺骗类、责备类、争吵类、喊叫类、问答类等9小类,共计33个成员。与周边二十九个县市对比,如“絮”、“卡”、“并”等反复类、责备类和争吵类一些成员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第六、七章是对眼部嘴部名词、动词的修饰成分进行研究。由于其内容庞大,且具有特色,故分两章进行深入探讨。第六章为眼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分别描写与眼部器官名词和视觉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然后在句法中对比分析,以揭示出与眼部词相搭配的修饰词的语义特点,尤其是ABB式的附加成分与其相搭配的对象间的语义关系。指出霍州方言与眼部器官名词搭配的核心典型成员为“大”、“圆”、“黑”。第七章为嘴部词的修饰成分分析。描写与嘴部器官名词、饮食动词和言说动词相搭配的普遍成员,进一步通过句法语义及对称性分析,加之比较与周边方言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与嘴部器官名词搭配的典型成员为“大”和“薄”。第八章为关于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的比较。将二者的名词、动词和修饰成分分别进行对比小结。第九章为霍州方言眼部嘴部词特点的几点思考。探讨眼部嘴部词的词法模式和语义演变类型。运用GIS信息地理系统分析过渡区方言词的相似度为:洪洞方言>霍州方言>古县方言>汾西方言>灵石方言>沁源方言。再用GIS计算步行成本证明了本过渡区从相似度大的南部新兴方言向相似度小的北部古老方言分三条路径不同步传播,且三条路径的传播强度为:洪洞→霍州→汾西>洪洞→霍州→灵石>洪洞→古县→沁源。第十章为结语。归纳分析了霍州方言眼部嘴部概念域中221个成员用词特点,并比较与周边方言成员的异同,得出霍州方言在眼部嘴部词汇上表现为过渡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