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走过30年的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这主要是依靠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力成本及政府较大规模的投资力度,但近些年,不断有数据显示,这两种驱动力量已逐渐显示出疲软的态势。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已经跨入了需要以创新驱动为主要力量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新阶段。也唯有创新,才能引导和创造新的需求,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打破低水平的经济均衡,促进产业持久的发展和升级。尽管技术创新很早就引起经济学家的重视,对技术创新与产业成长相互作用的理论分析也逐步从静态向动态发展,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动态作用的实证检验却少之又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度量指标的不可见或数据的不可采。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借助“迁移率”的概念,考察所研究产业(医药制造业)的两个变量指标:“技术迁移率”和“市场份额迁移率”,对产业内样本企业间技术创新变动情况(技术迁移率)和产业市场结构变动情况(市场份额迁移率)进行动态衡量。本文对企业技术迁移率的衡量以对样本企业的运营效率评价为基础,评价方法为数据包络分析(DEA)。基于模型的设定,考察的主要是广义上的技术创新,体现为包括设计、生产、运营、管理等全过程的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基于DEA模型,本文考察了样本企业2001-2010年每年的运营效率排名。在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上,本文总结了以往相关研究经验,分别选取了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营业成本、从业人数等五个投入指标和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两个产出指标。为解决DEA模型纵向不可比性,本文借鉴带有权重的平均排名的方法,分别得到样本企业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等五阶段的技术综合排名。最后通过萨尔特曲线直观的刻画样本企业在所考察时期内的运营效率变动情况,以反映其技术迁移率。对样本企业间市场份额迁移率的衡量以营业收入为指标采用类似方法进行。根据可获得数据,本文还逐年的比较了样本企业在前后两个时间段之间的技术排名标准差和市场份额排名标准差。结果发现二者均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其中,市场份额迁移率的降低相对于技术迁移率的降低存在一定的滞后。根据本文的测算,样本企业间的技术迁移率和市场份额迁移率的协同变化程度不大,反映出样本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其市场地位优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我国市场对企业技术创新激励不足。从时间趋势上来看,两种迁移率指标都趋向于降低,也即企业的技术地位和市场地位趋向固定。由于所选样本对该产业具有一定的代表作用,这样的分析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产业整体的发展态势:我国医药制造业正经历产业成长期向产业成熟期的转变阶段。本文另从市场综合排名分布的变化趋势及企业规模的变化趋势对这一过程进行验证,得到的结果都支持实证结论。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本文对产业未来成长提供了有参考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