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脑室穿刺部位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脑室引流效果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16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3例,女性82例;年龄1月~80岁之间,平均年龄(29.72±1.98岁);病因分析脑肿瘤29例,脑出血28例,脑外伤14例,颅内感染23例,先天性及不明原因71例;按照脑室端穿刺部位不同分成两组,三角区穿刺组(T组)和额角穿刺组(F组)。T组46例,F组119例;均选用可调压分流管系统。患者术后常规复查头CT或MRI,以判断脑室引流效果,调整分流阀压力,达到压力平衡。对两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有显著差异。 结果:在脑积水分型方面,T组交通性脑积水33例,梗阻性脑积水13例;F组交通性脑积水88例,梗阻性脑积水31例,两组在构成方面无显著差异(x2=0.083,P>0.05)。VPS术后1w行头CT/MRI复查,两组脑室均不同程度缩小,但T组VPS术后置管位置满意度82.6%,F组置管满意度63.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x2=5.51,P<0.05)。T组术后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感染3例,脑室端堵塞3例,皮瘘2例;F组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6例,其中发生感染9例,脑室端堵塞6例,癫痫1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590) 结论:脑积水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三角区穿刺与额角穿刺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引流效果,但三角区穿刺术后置管位置满意度更高,且具有隧道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减少手术损伤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