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带构造柱组合砖墙进行了抗震研究,属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批准号:50978177)研究课题。
首先,对砌体结构的发展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并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对砌体结构的破坏特征和砌体结构研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概述了国内外砌体结构的研究现状。
实验前期准备工作和设计,包括项梁和底梁的设计与制作、试件的砌筑和安装过程、钢筋应变的粘贴及布置、大量程位移传感器的设计制作与布置,对竖向千斤项进行标定校对通过设计压力盒来解决竖向压力的实测与数字化显示。
其次,讨论试件和位移传感器的安装过程和有关问题;进行试件材料试验,包括砂浆、砖块、混凝土和钢筋试验,将实验测量值转换成标准值。
水平加载采用FSC电液伺服系统和加载制度,讨论实验前调试工作的重点、难点和必要点。实验开始,阐述实验现象和裂缝的发展情况。
最后,从理论层面和有限元角度分析了本文所要研究试件的受力性能和裂缝开展情况。并对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出了骨架曲线并找到试件的开裂点、屈服点、极限荷载点、极限位移点,随后又计算了试件阻尼比、延性系数、位移角等参数与重庆大学进行的蒸压粉煤灰砖墙片实验得到的骨架曲线和其他参数对比,得出带构造柱组合砖墙具有较好的延性、能量消耗能力等抗震性能,接着对试件I-TS2的破坏形态和试件中各个钢筋测点的应变进行了分析。对比I-TB1得出影响试件破坏形态的因素,以及适合砖砌体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