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增加,运用PPP模式开展公共项目正成为适应经济新常态、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的重要手段。PPP模式全称为“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国家发改委将其定义为“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从2014年开始,我国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在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运用,但其中也伴随着各种问题。若想使得PPP项目保质保量的建成并顺利运营,对PPP项目进行工程决算审计必不可少。但就目前实践情况来看,PPP模式下公共项目工程决算审计理论不够完善,因此,对PPP项目决算审计进行研究势在必行。首先,对国内外PPP模式审计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物有所值理论与受托责任理论,以及对PPP项目和工程决算审计的概念进行界定。对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行阐释并总结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而对PPP模式与传统模式下公共项目决算审计进行比较分析。其次,本文结合案例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传统模式下与PPP模式下公共项目建设的差异,发现两者间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出资人、债务人、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建设成本这几个方面。进而根据两种模式本身的差异探索出PPP模式下公共项目决算审计的重点,包括项目采购方式、合同订立、管理结构、建设质量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总结出PPP模式下决算审计应重点关注的风险以及审计的主要内容。最后,根据相关学者对PPP模式审计的研究经验以及本文对PPP模式决算审计的探索,笔者提出了几点关于强化PPP项目决算审计的建议,主要从审计主体、审计组织形式、审计介入时点等角度提出建议。并对案例“洱海环湖截污工程”的决算审计提出了几点设想。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期望能对我国PPP模式下公共项目工程决算审计理论的建设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