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2004-2008年的数据为基础,计算了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和主要分布城市。研究结果发现,样本期间内,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了较明显的集聚现象,且其集聚水平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行业角度看,目前,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较高的有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从城市角度看,生产性服务业六个分行业中,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集聚水平。此外,文章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江浙沪三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三个集聚程度较高的行业进行了产业集聚效率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个地区的集聚产业并未出现规模报酬递减的情况,也就是说这几个集聚产业并未形成要素拥挤效应,集聚目前带来的还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结果,能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但是,不同城市的产业集聚效率有所差异。上海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金融业,以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三个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均有效,说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较好,集聚程度高,且综合效率均有效,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而江苏省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与软件业存在规模效率不足的情况,说明该行业在江苏省虽然有集聚,但并未形成足够大的规模经济,应扩大规模,以实现规模效率的提高;浙江省在三地区中产业效率较差,三个行业均出现综合技术效率不足的情况。最后,本文对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进行了研究,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实证检验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而不同类型的制造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并无显著影响,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促进作用,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