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地整理构建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xun3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整理后的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首先对国内外尘念农业和土地整理的状况和理论发展进行分析和比较。我国现代生态农业起步较晚,但地域辽阔、气候多样的自然环境特点,为生态农业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目前根据各地区自身的特点已发展成多种农业生产模式。我国的生态农业与国外相比较从整体上讲,实用生态农业技术的数量和质量还很低,全国范围内尚未形成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来装备和支撑生态农业的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仍然停留在靠经验发展生态农业的阶段,很多理论难以实践。我国土地整理工作也是近些年才开始得到重视并广泛开展,目前各省区已建立了土地整理的专门机构,全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土地整理执行体系。与国外土地整理相比,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多在农村开展,且规模和面积一般较小,这与我国农业用地占有面积和农业用地破碎性较大有关。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目标还停留在增加耕地面积,建设水利工程,修建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于进一步具体规划农业生产模式,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理论。基于此本文对土地整理后建设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进一步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效果做了分析和规划。 本文综合分析了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27个典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地理分布与中国地貌区划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土地整理项目多建立在平原、山地丘陵、山前平原地区,并多分布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季风气候区,这与我国农业生产的格局相一致。根据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我国土地整理后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模式具体可分为4大类:区域整体规划型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因子调控型土地利用模式(工矿区土地利用模式,盐碱地利用模式,水土流失区土地利用模式)、物质循环利用型土地利用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废弃物资源化的生态型土地利用模式)、立体共生型土地利用模式(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农林复合立体种植模式)。各模式又以典型区为例,具体分析了土地整理后生态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文章最后,根据土地整理后土地利用模式分类对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生态循环型土地利用模式和斋堂镇废弃矿区土地利用模式进行调查和研究,得到很好的实证。
其他文献
关于优秀作文的研究,目前还是被忽略的领域。在中国期刊网上,仅查到了1篇,作者是段双全。他在文章中说:“新世纪优秀作文是强调人文精神、审美、多元和创新思维的作文。人文性、审美性、开放性和陌生化是其特征。”[1]这种情况,对引导作文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我在《遵循艺术规律,回归作文之道》(《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12期)中,特别强调了作文的艺术品性问题,从艺术本质的角度考量,优秀作文必须是优美的
期刊
作为全球性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侵蚀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严重威胁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活动程度的增强以及活动范围的扩张,人类逐渐成为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上海艺术网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Shanghai Art Netwo
期刊
基于过程模型正确认识三江源高寒草甸净第一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水平及其变化机制对于三江源生态系统预警分析及生态保护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三江源
作为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要求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并且具有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能力。遥感对地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土
随着气候的增暖和大气CO2含量的增加,生态系统碳存储及碳汇强度成为了科学界日益关注的课题。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其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变化极大程度上反映了陆地碳
概念性土壤侵蚀模型在保证描述流域基本过程的同时对数据要求较低,是参数体系比较复杂的物理成因侵蚀模型和流域过程描述不足的经验性侵蚀模型之间的一种中和,是模拟侵蚀和协助
巴西世界杯让纸媒苦不堪言。每次比赛直播后整整一天,当各类资讯在碎片化的传播终端上已经充分发酵后,纸媒才等来“做菜”的资格。身陷绝境,唯有向死而生。传统的特刊思路已
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各国都在追求的目标,但是目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很多问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问题。当水作为水资源用于生活和生
中国西北干旱区面积广阔,生态环境承载力弱,水资源问题突出。天山河源区产流保障了山前平原的水供给。近50年以来气候变化驱动了复杂的水循环过程,该区域温度和降雨的同步增加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