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环境的污染,水处理技术先进与否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生产、生活水平高低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水处理絮凝剂的研制也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絮凝剂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领域,阳离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造纸、冶金等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进一步探索和研制高效、多功能的阳离子型絮凝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的阳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和絮凝性能研究的基础上,以聚丙烯酰胺为主链,在碱性条件下,用甲醛和二乙胺(乙二胺)与支链上的酰胺基发生胺化接枝反应,成功的制备了胺化阳离子絮凝剂DPAM(二乙胺型)、EPAM(乙二胺型)。本文通过实验确立了胺化阳离子絮凝剂的合成工艺流程,优化了合成工艺参数。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了分子量大于500万、性能稳定的产品。本文依据高浊度水和含油废水的水体特征,探索了合成阳离子絮凝剂对该两类水的絮凝处理机理,并在实验室中得出了最佳的工艺条件,同时进行了絮凝剂DPAM、PAM和EPAM的处理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DPAM和EPAM相对于PAM均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及显著的水处理性能,其中合成絮凝剂DPAM的处理效果最好。本文在实验中分别用PAM和DPAM处理高浊水和含油废水,并进行了对比。实验以300mL浊度为250的高浊水作为处理对象,用DPAM处理时投加量为0.7mL,浊度的去除率高达99.8%,剩余浊度为0.5度;用PAM处理时投加量为2.5mL,浊度的去除率为95.9%,剩余浊度为10.34度。通过对比可知合成絮凝剂DPAM不仅用量少,而且去除效果显著,用其处理后的高浊度水满足了生活饮用水的最低浊度要求。实验以200mL且COD为1067mg/L的含油废水作为处理对象,用DPAM处理时一次投加量为2.5mL,二次投加量为1.5mL, COD的去除率达到55.74%,剩余COD为472mg/L;用PAM处理时一次投加量为5mL,二次投加量为3mL,COD的去除率为48.6%,剩余COD为548 mg/L。通过对比可知合成絮凝剂DPAM用量仅为PAM的二分之一,COD的去.除率却高出7个百分点,而且其出水COD符合城市下水道排放标准,因而可以直接排入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系统。本文对合成絮凝剂的絮凝剂性能和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胺接枝方式获得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絮凝剂,其水处理絮凝性能得到改善,同时,其侧链酰胺基上的活泼氢能够与醛和胺进行Mannich反应,生成胺化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为絮凝剂结构和性能研究提供了线索。本文通过实验对比了PAM和合成絮凝剂DPAM,结果表明该絮凝剂在高浊水、含油废水处理中具有实际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