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温热害响应转录因子HST的功能解析

来源 :中国计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b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工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导致地球表层大气温度逐年上升,高温热害已对水稻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给我国粮食生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选用耐热品种是减轻作物高温胁迫的有效手段,而耐高温基因的克隆、鉴定和功能解析将为开展基因工程育种打下坚实基础。本论文以高温耐性显著增强的水稻无性系突变体hst(中花11背景)、该突变体的互补转基因植株HST-hst以及野生型ZH11为材料,研究了水稻在苗期和花期高温胁迫下的表型及生理生化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高温胁迫导致水稻野生型ZH11颖花中转录因子HST表达水平升高,说明其可对高温热害作出响应,与水稻的耐热性密切相关。2.突变体的互补植株HST-hst在株高、根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上与野生型ZH11没有显著差异,而与突变体hst差异显著,表明其回复了野生型ZH11的表型特征。42℃高温处理条件下,突变体的互补植株HST-hst和野生型ZH11比突变体hst均具有更高的失水率和更低的相对水含量及存活率。更强的叶片保水能力是突变体hst苗期耐高温的生理因素。3.花期40℃连续高温处理7d后,突变体的互补植株HST-hst和野生型ZH11比突变体hst均具有更低的受精率、每穗实粒数、单株产量及结实率,且突变体的互补植株HST-hst和野生型ZH11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更高的花粉活力和柱头上花粉粒数是突变体hst花期耐高温的主要原因。4.花期40℃连续高温处理7d条件下,野生型ZH11颖花中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降低,MDA、H2O2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加,而突变体hst较野生型ZH11具有更多的渗透调节物质及较低的MDA和H2O2含量,使得水稻花器官具备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和生物膜保护能力,这可能是其耐高温的生理基础。
其他文献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主动侵染寄主、循环侵染以及寄主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在农林害虫的防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存在致病潜伏期过长
发酵耦合泡沫分离技术应用在发酵多粘菌素E中显示出极大的优势。该技术是在发酵过程中进行通气的泡沫分离。将目的产物通过泡沫分离出去,从而减少产物抑制提高产量。但是,泡沫分离进行过程中菌体会随着泡沫溢出。同时也将发酵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带出,造成营养物质流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对发酵耦合泡沫分离技术进行了工艺研究。首先,对影响发酵的7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P-B)实验,得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