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江西农村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不仅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以及江西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制约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千方百计保障农民充分就业。由于江西农村劳动力质量普遍较低,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转移,都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素质,才能适应新的产业部门的需要。因此,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的关系,寻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适应的有效的农村教育发展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当地向外地、由农村向城镇的移动,其内涵不但包括农村劳动力个体生产、生活空间的改变,而且包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转变。农村教育是指为农村发展服务的各级各类教育。由于江西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再加上技术进步、政策误导、制度限制及产业结构失调等原因,产生了劳动力的资源性剩余、技术性剩余、政策性剩余、制度性剩余和结构性剩余。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教育发展密切相关,江西农村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得益于江西农村各级各类教育的不断发展。论文认为,江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江西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了农村潜在劳动力的升学转移,奠定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客观基础,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观念的形成。而农村职业教育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市场意识、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了思想和职业基础,而且完善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调整了学生的心态意识,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了能力和社会基础。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职业教育减轻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巨大压力,保证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有序,确保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高效率,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社会稳定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支不可替代的推进力量。但总的来说,江西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还非常落后,还存在着农村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有待加强、劳动力转移专项培训重视不够、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得不到保障等诸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不相适应的问题。为此,论文认为,一要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发展幼儿教育等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夯实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基础;二要通过强化政府统筹协调、调整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构建教育立交桥等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三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筑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等优化江西农村劳动力转移途径;四要通过保障农民工子女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多渠道安排农民工子女就学等解决江西农村劳动力发展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