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人口总数的10%以上,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老年化社会,老年髋部骨折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发病人数最多的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为临床上最为主要的治疗手段,PFNA和DHS是常见的两种手术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以上两种手术方法临床优缺点。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及武汉大学人民人民医院骨外二科自2012年6月到2013年12月确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患者的发病年龄一般为60岁以上,总计108例,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个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van-Jensen进行骨折的分型;一组采用PFNA手术方式,总共有56例患者;男性、女性病例数分别为30、26,其中左侧31例、右侧25例,平均患病年龄为64.3岁,I~V型骨折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2、18、10、6、0;另一组照组患者采用DHS手术方式,一共有52例患者,男性和女性病例数分别为30、26,其中左侧30例、右侧22例,平均患病年龄为65.4岁;Evan-Jensen分型,其中I型有23例,II型有19例,III有7例,IV型有4例,V型0例。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行拍片和CT检查确诊,了解骨折情况,收住院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牵引治疗,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治疗患者内科原发疾病,患者全身情况调整至手术需求,一般骨折后3-7天行手术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行硬脊膜外麻醉,分别采用PFNA、DHS两种手术方法,术后一般常规给予第一代头孢抗生素抗炎治疗2-3天,促进骨折愈合治疗7-14天左右,伤口常规、定期予以换药,伤口一般12天左右拆线,术后半月、一个月、三个月行X线复查并指导其功能锻炼及营养指导。结果:两组108例患者均无死亡病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半年。两组患者发病年龄、骨折分型等情况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FNA组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263±17ml,平均手术时间62.2±21.2分钟,手术切口平均长度8.52cm,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0.2天,术中X线平均透视次数11.6次,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87.5%;术后发生髋内翻1例,感染2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5.3%;而DHS组患者平均手术出血量385±25ml,平均手术时间101.6±17.3分钟,手术切口平均长度18.4cm,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18.5天,术中X线平均透视次数5.2次,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良率67.3%;术后发生髋内翻8例、内固定松动4例、感染4例、压疮6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2.3%。两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后的良好复位和复位后给予坚强和稳固的内固定可以使股骨粗隆间骨折早日愈合,可以减短患者因骨折而长期卧床的时间,极大降低了因卧床时间长而导致的并发症的发生。PFNA是目前临床运用逐渐增多的新型内固定装置,该内固定装置的形态和结构根据人体股骨解剖形态和力学特点而设计的是使股骨头、颈部的剪切力减小和抗旋力增强。与此同时PFN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要明显低于DHS治疗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患者。故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旦确诊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应该早日安排手术,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恢复,视恢复的情况尽可能早的让患者下床活动,这样就可以减少卧床导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经两种方法比较发现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