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早已证实乙肝病毒(HBV)的感染是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是乙肝病毒生命周期中的一种重要的复制中间体,已经被公认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和肝脏进行性病理改变的根本原因。许多的体外试验、动物试验研究均提示HBVcccDNA与肝细胞癌变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人肝癌组织内HBVcccDNA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研究,国内报道较少。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方法检测HCC患者癌组织、非癌组织两种手术标本中的HBVcccDNA定量水平、总HBVDNA定量水平,同时结合肝实质损害程度相关指标及癌组织病理分级,探讨HBVcccDNA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和癌组织病理分级、肝实质损害程度的关系,为临床上原发性肝细胞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方法】45例HCC患者均为山东省立医院肝病中心2006年12月~2007年5月期间就诊的患者,男36例,女9例。42例为血清HBsAg阳性,3例为血清HBsAg阴性(2例血清HBeAb和HBcAb均阳性,1例血清HBcAb阳性),所有患者血清抗HCV均阴性。患者均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均经组织病理证实。癌组织和非癌组织均取自于手术切除标本,手术切缘处无癌细胞残留。标本采集后,一部分进行癌组织病理分级;另一部分应用Roche light-cycle荧光PCR检测仪检测两种组织内HBVcccDNA和总HBVDNA定量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实质损害程度相关指标(ALT、TBIL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所有肝组织内均检测到HBVDNA和HBVcccDNA的存在。其中42例HBsAg阳性患者的癌组织HBVcccDNA定量为3.22×10~1copies/mg~4.51×10~4copies/mg(对数值为3.09±1.22);总HBVDNA定量值为1.67×10~2copies/mg~6.43×10~5Scopies/mg(对数值为4.33±1.11)。非癌组织HBVcccDNA定量为1.17×10~1copies/mg~5.95×10~4copies/mg(对数值为2.62±0.97);总HBVDNA定量值为1.42×10~2copies/mg~1.26×10~6copies/mg(对数值为4.13±1.09)。2、血清HBsAg阳性患者的癌组织较非癌组织总HBVDNA定量水平差别无显著性(4.33±1.11对4.13±1.09,P=0.439),而癌组织HBVcccDNA定量水平较非癌组织显著升高(3.09±1.22对2.62±0.97,P=0.039)。3、血清HBsAg阳性患者的癌组织中HBVcccDNA占总HBVDNA的比例显著升高(70.09%对62.33%,P=0.015)。42例HBsAg阳性患者中有14例(14/42,33%)的癌组织HBVcccDNA几乎成为HBVDNA唯一存在形式。(见表1)4、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HBVcccDNA定量和总HBVDNA定量均呈高度正相关(分别为r=0.8244,P<0.001;r=0.8460,P<0.001)。5、3例血清HBsAg阴性患者的肝组织内均检测到了HBVcccDNA的存在,且HBVcccDNA比例均较高,其中一组cccDNA比例高达99.52%。(见表2)6、癌组织中HBVcccDNA定量水平和癌组织的病理分级无相关性(P>0.05)。(见表3)7、癌组织和非癌组织的HBVcccDNA定量与肝实质损害指标血清谷丙转胺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4)【结论】1、癌组织内HBVcccDNA占总HBVDNA的比例较非癌组织显著增高。2、部分血清HBsAg、HBVDNA均阴性,HBcAb阳性的HCC患者检测到组织内HBVDNA的存在,且HBVcccDNA几乎成为病毒DNA的唯一存在形式。3、癌组织HBVcccDNA定量水平较对应的非癌组织显著增高,而总HBVDNA定量水平之间差别无显著性。4、癌组织HBVcccDNA水平与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及肝实质损害程度无相关性。癌组织HBVcccDNA水平不能作为HCC恶性程度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