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吉布·马哈福兹((?)(?)(?)1911—2006):埃及作家,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拉伯世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文学家。《平民史诗》是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77年在埃及出版。1988年马哈福兹在接受埃及《图画》周刊记者采访时,当被问及哪些作品能代表其创作高峰时,马哈福兹说:“《三部曲》、《平民史诗》、《千夜之夜》可以代表。”《平民史诗》由十个相互关联的故事组成,由创造“神话”的阿舒尔·纳基的故事开始,到恢复祖先业绩的小阿舒尔结尾,叙述了“阿舒尔·纳基家族”十二代人的生活历程和斗争历史,时间跨度长达两个多世纪。文本拟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对埃及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的作品《平民史诗》进行文学伦理学解读和文本分析。文学伦理学批评于21世纪初在我国兴起,并很快发展起来。文学伦理学批评重在用历史的、辩证的、比较的方法客观地审视文学作品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让文学回归属于它的伦理环境和伦理语境,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与作家、文学与读者、文学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侧重于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阐释。马哈福兹把自己对时代和人生的体验、思考和感悟都投射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呈现出了以欲望与理性、个体利益与共同利益、自然人性与神性信仰、入世进取与出世超越为特征的伦理思想体系。积极探索以审慎、宽容、克制、平等、正义为内涵的人生。而这些积极的精神探索对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也不无启发意义。本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平民史诗》中的宗教伦理”分为三节,第一节通过分析作品人物,探究伊斯兰苏菲精神;第二节通过分析作品中映射的伊斯兰教故事,解析马哈福兹赋予这一故事现实的伦理内涵;第三节以抗拒死亡、寻求永生的小说主人公贾拉勒为依据,论述遵循自然规律及理性思考的重要性。第二章“《平民史诗》中的家庭伦理”也分为三节,第一节解读婚姻伦理与家族荣誉的关系;第二节解读作品中男性主人公对家庭的责任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伦理困境;第三节主要从情欲、物欲两方面探讨小说主人公遭受的欲望之劫。第三章“《平民史诗》中的社会伦理”分为两节,第一节解读平民社会三个主要阶层围绕权力展开的交锋及社会中的伦理秩序;第二节解读马哈福兹对理想平民社会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