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科学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习化社会已然到来,互联网授课、网络直播等新技术的出现让各种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显然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所学知识。然而,若个体的学习只是为了获得某种技能、学历或者文凭,不再关心个体的生命本身,那么学习的本来意义也荡然无存,这才是学习时代的危机所在。在这个学习化时代,我们或许应该重新思考学习之于个体成人的意义,反思学习与个体生命整全的联系。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柏拉图《理想国》“洞穴喻”中所蕴含的教育哲学思想,找寻学习与个体整全成人之关联。柏拉图用洞穴来比喻受过教育与缺乏教育的人的本质,被视为教育中最经典的隐喻,也是《理想国》中教育思想的核心。因此,认识柏拉图,理解“洞穴喻”,或许会从源头给教育研究者一些启发。本论文以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洞穴喻”为基本结构,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理解学习何以关涉个体整全成人。柏拉图认为,学习是个体灵魂中拥有的能力,是灵魂的眼睛,由此以学习作为个体“看”世界的基础。个体的整全成人则是从身体到灵魂的超越,从而实现德性的完满;以“洞穴喻”作为认识和理解个体学习与成人的背景:“洞穴”是人们生存的基本境遇,往返洞穴的内与外则可以看做个体的学习与成人的历程,在“下降——上升——下降”之路中实现灵魂的转向。接着以洞穴之内的无知作为个体学习的开端。这是个体最初基本的生存状态,生存于“洞穴”中的个体,身体被束缚无法转动,而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这是洞穴内个体的根本性境遇。只有身体挣脱锁链获得解放,个体才能身体转向看见火光,这是个体心智的启蒙,这一阶段是作为理智学习的准备。接下来阐述了个体在洞穴中崎岖小道的学习。这一阶段对应着个体的理智学习阶段。分别从理智学习的艰难、理智学习的展开与灵魂何以克服艰难走向上升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体理智学习的具体展开主要从理智学习的目标、理智学习的过程、理智学习的结果来阐述理智学习科目对个体的成长成人的影响,这些预备科目的学习是个体实现灵魂转向的重要媒介。最后论述了个体走出与返回洞穴的学习历程,个体通过哲学学习实现灵魂的转向,并不断追求更高的美善理念,从而获得德性,他会选择再次返回洞穴。在这个意义上,学习成为了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向善的生命实践,引导个体追寻着“技艺”之上更高的美善,个体由此走向了整全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