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无纺布表面改性及其与PVDF膜间的界面粘合性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tualboxsc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膜具有通量高、疏水性强、孔结构及孔径分布易于控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工业生产中常使用聚酯(PET)无纺布作为PVDF膜的支撑材料,以增强PVDF膜的机械强度。但PET分子缺乏强极性基团且纤维表面光滑,导致其与PVDF膜间的界面粘合性较差,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PVDF膜从PET表面局部剥落的现象,PVDF膜的使用因此受到极大影响。本文分别采用砂纸打磨、化学处理和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等方法对PET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和操作条件对PET表面性能及PVDF/PET间的界面粘合性的影响。用扫描电镜、粗糙度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接触角仪等测试表征PET无纺布的表面性能,用180°剥离强度表征PVDF/PET的界面粘合性。研究表明,三种PET表面改性方法均可有效提高PVDF/PET的界面粘合性,其中砂纸打磨法可使剥离强度提高2.6倍,化学处理法可使剥离强度提高67.6%,偶联剂表面改性法可使剥离强度提高71.1%。对界面增强机制的研究发现:砂纸打磨法使得PVDF/PET界面间的机械锁合增强;化学处理令PET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粗糙度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和机械合力均增强;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后,PET表面接枝了交联程度较高的硅醇分子链,使得PET表面粗糙度增大,润湿性提高,含氧官能团增多,界面间的机械合力和化学结合力增强,同时,界面柔性变形层可有效抵御剥离内应力。上述PET表面改性方法均未对PVDF膜的分离性能产生不利影响。论文考察了凝固浴温度、铸膜液温度和聚合物含量等制膜条件对PVDF/PET膜剥离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与PET增强体表面改性相比,膜(基体)表面结构对界面粘合性的影响更小。
其他文献
(1.三峡大学生物与制药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2.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3)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指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中国大学生高科技创业提供了一个生逢其时的绝佳契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并就如何实施进行了逐一分析。  关键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生创业;现状;模式  中图分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肥胖为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的代谢紊乱综合征,目前的治疗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极强自我复制能力
三峡移民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的伟大壮举,需要我们去铭记。《湖北日报》作为三峡移民发生地最具权威的媒体,不仅在三峡移民的报道上有着突出的特色,在塑造三峡移民的集体记忆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拟通过对1992年以来《湖北日报》的三峡移民报道进行分析,来了解和认识《湖北日报》是如何建构三峡移民集体记忆的,并借此对新时代的移民文化研究做出微弱的补充。本文主要以内容分析法为主,系统梳理了《湖北日报》
股权激励是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一种方式,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增强激励对象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留住核心员工、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增加企业产品科学技术含量、降低企业的
财政评审作为预算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项目的实施、建设以及企业正常经营和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评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