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形象的演变——以文献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菩提达摩,简称达摩,中国禅宗初祖。行状始见于南北朝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篇》有传,名为《齐邺下南天竺僧菩提达摩传》。随着禅宗的发展,达摩的形象开始变化,各类故事纷纷出现,日益丰富,并出现神化趋势。达摩的原始面目被模糊,取而代之的是神化后的禅宗初祖的形象。迨至明清,达摩已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位传奇人物。   作为禅宗初祖,达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研究中国禅宗一般都会涉及到禅宗初祖,包括禅宗初祖的形象和思想。由于各种因为,在后代的文献记载中,有关达摩的故事,有的牵强附会,有的移花接木。文献的层积,使得历史人物达摩的真实面貌,变得模糊不清。由此,当前达摩研究中各种学术观点也歧杂多样。本文并不企图恢复达摩的真实面貌,也不拟研究历史上造成达摩形象变化的具体因为,只是力图通过对诸多文献中达摩形象的探讨,梳理达摩形象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的轨迹,以为今后的达摩研究及禅宗研究提供若干参考资料。   本文分为五章考察达摩形象的演变过程。第一章、第二章主要利用传统大藏经中的资料,考察从南北朝《洛阳伽蓝记》起到宋代《传法正宗记》止达摩形象的演变。考察时,首先对文献本身进行辨析,确定文献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历史背景等,由此确定文献本身的可靠性,再对达摩形象进行梳理。第三章介绍敦煌遗书BD11491号涉及到的达摩形象。第四章研究明代小说《达摩出身传灯传》中出现的达摩形象。第五章为结尾,综述达摩形象的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从逻辑理性的视域出发来审视法律寻找活动,我们可以首先确定,法律寻找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思维行为,它是法律适用的逻辑起点,是寻求裁决的过程、而非证立裁决的过程;而法律
以往的船山政治思想研究,只是一些点线理解,并未在船山哲学整体理论构架中阐释船山政治思想。本文试图从船山天道、人道思想来阐发其政治思想,以此来凸显其哲学“重建与创新”所
《景德镇陶录》是一部关于景德镇明清时期陶瓷技艺的重要文献,本文以米切姆技术哲学为理论视角,从客体、过程、知识、意志四个角度来研究《景德镇陶录》中的景德镇陶瓷技艺,
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4)是奥地利裔英国哲学家,是科学哲学批判理性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现代科学哲学界一位极其重要的哲学家。科学哲学是19世纪中叶兴起的以科
社会的现代化与世俗化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是妇女解放程度,所以穆斯林妇女的地位与社会现状也成为评判伊斯兰世界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因而通过研究穆斯林妇女来发现伊斯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