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具有公共品和商品双重属性。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构成了我国严峻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水资源治理的政府缺位、水权分配体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尚未形成以及水价与水价值的偏离等种种原因导致我国水资源问题积重难返。其中被分配的水权是指取水权或使用权,初始水权分配中,在国家对水资源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可以逐步放开使用经营权,将水权中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剥离,把水资源使用权纳入市场。通过明确政府与市场的水权定位,完善水资源价格体系,实施强有力的评价和监督机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我国水资源危机的局面。本文通过对我国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构建突变模型和因子分析等评价模型对2014年我国31个省产业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同时构建不同产业间水的经济价值,从产业间水资源分配矛盾着手,揭示我国产业间水权交易的内在驱动因素,提出较为合理的推动产业间水权交易实践的建议,对解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进程中部门间水资源矛盾具有实践意义。与以往的集中以宏观整体和微观视角对水资源经济属性展开的研究不同,本文以有效的水市场配置为前提,以中观为层面就产业间水权交易展开探讨,并且构建了包含生态成本和代际成本的全成本定价模型,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对农业和工业用水量之间的分配进行定量测算,最终推出合理的产业间水权交易模式,提出了“互联网+”时代下水权登记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