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错(牙合)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颌面畸形之一。对于严重的错(牙合)畸形,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是常规治疗方法。近几年,手术优先(surgery first approach,SFA)模式作为传统治疗模式的补充,省去或者仅行少量术前正畸,大大缩短治疗时间。但其治疗后的稳定性尚存在许多争议。因而本文采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优先模式(SFA)与传统模式(conventional approach,CA)在矫治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手术效果及术后稳定性。方法根据设定的检索词,我们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全面查找比较SFA与CA治疗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研究,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合格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定治疗开始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去除托槽时或1年以上(t2)为时间指标,评估水平方向(H)及垂直方向(V)的上齿槽座点(A点)、下齿槽座点(B点)、颏前点(pog)及SNB角(以鼻根点N为顶点经过蝶鞍点S及下齿槽座点B的夹角)在各阶段的变化。以t0-t1变化来评估术手术改变,以t1-t2变化评估术后稳定性。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共275例患者。SFA组与CA组在手术前后(t1-t0)各指标的变化,证实SFA组与CA组在手术前后(t1-t0)各结局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即两组手术效果相当。而术后(t2-t1)方面,两组A(H)、A(V)及B(H)、SNB均无统计学差异,而B(V)、Pog(H)、Pog(V)均表现出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FA组与CA组相比在上下(牙合)手术改变、上颌骨术后复发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SFA组在下颌水平向上Pog点及垂直向上的B点及Pog点复发更明显。但是因本研究可纳入病例数较少,缺乏长期随访,故期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发表,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