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肝细胞核因子hB1F基因结构与功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cne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B1F(human B1 binding faxtor)是该实验室利用酵母单杂交系统从成人肝脏cDNA文库中克隆到的一种新的转录因子.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hB1F属于核受体超家族FTZ-F1亚家族,为一种新发现的狐儿受体.它特异地在肝脏和胰脏中表达,代表着一类新的肝细胞核因子.hB1F参与调控多种肝脏特异基因以及乙肝病毒基因的表达,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该文对hB1F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研究.该研究揭示了hB1F的新功能,加深了对HBV基因表达调控规 律以及肝脏专一性产生机制的了解.对肝细胞核因子间相互调控、相互影响所构成的网络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并且为深入认识hB1F的结构与功能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该文测定了中国常见信用菌及其菌中凝集素的活性,筛选出糙皮侧耳、茶树菇、银丝草菇、虎奶菇猪苓等凝集素活性较高的菌株,进行了糙皮侧耳凝集素(POL)的蛋白质分离、 纯化和生
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因此光伏、风能和燃料电池等绿色新能源发电系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在这些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发电有着它
微囊藻是全球广泛分布的蓝藻属种,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并上浮或堆积于水体表面,形成水华,影响淡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损减水质,以微囊藻水华为主要形式的蓝藻水华成为全
摘要:七年级英语学习是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英语的起点,也是有效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关键的一年。本文从该作者在一线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从实践的视角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问题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索,通过培养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博学的积极态度,做到中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七年级英语教学;问题;原因;有效衔接;想学会;善学;博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大豆(Glycine max)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大豆在遗传转化方面的极端顽固性,到目前为止大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大豆农艺性状的尝试只取得了非常有限
虾、蟹类的脑、胸神经节能产生性腺刺激激素(Gonad stimulating hormone, GSH),国内外均未见分离、纯化的报道.该论文以罗氏沼虾(Marcrobrachium rosenbergii)为研究对象,运
由于传统化石燃料储量有限,能源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焦点。太阳能由于其清洁无污染,使用潜力巨大,近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作为光伏发电领域的关键技术,最大功率点跟踪一
从南京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高产水溶性天然蓝色素的链霉菌(Streptomyces)LS-1菌株.该菌株的碳源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它可利用阿拉伯糖,不利用葡萄糖;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
云南作为世界茶树的起源中心,丰富的资源为茶树的研究利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物质基础和利用空间。与此同时,茶也是我国云南许多民族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茶叶的生产、加工在云南的
从白斑综合症病虾中分离、纯化WSSV DNA,获得的部分核酸片段克隆,地高辛标记制备了五个探针,它们的大小分别为:E1,164bp;E3,168bp,413bp;E4,496bp;E9为900bp(未完全测定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