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nimm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北省2009年土地利用作为基础数据,结合DEM数字高程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数据库,并基于ArcGIS软件,运用格网分析法,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最后,借鉴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理论,运用灰色系统建模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定量计算并描述了自然、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将对各区域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同时为区域的土地综合开发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借鉴。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水域面积丰富,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鄂东地区建设用地景观聚集分布较多,鄂西地区以零星分散为主要特征,此外,草地、未利用地在研究区内分布较少。(2)研究区范围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鄂中东部的武汉市存在一个高值区,而在武当山区、神农架林区以及江汉平原出现了极低值;Shannon均匀度指数空间分布以竹山县、江汉平原以西及以东地区为高值中心;最大斑块指数出现了以神农架林区、安陆以及江汉平原为中心的高值区;蔓延度指数其空间变化趋势与最大斑块指数相似程度较高,最大斑块指数的高值区,往往是蔓延度指数的低值区。(3)各格网内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最大的斑块指数与自然因子中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因素以及人文因子中的路网密度、GDP等因素关联程度较强,相关系数较高。
其他文献
对于交替传译初学者来说,笔记法一直是一大难题,本文要研究的就是交传笔记中的语言选择问题,即源语(Sourc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选择。关于交传笔记中
该项目是对一篇学术杂志文章的英译汉翻译及翻译报告。翻译项目的原文是由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约翰·爱德华·哈赛(John Edward Hasse)所写的题为“华盛顿的艾灵顿公爵”(
研究性学习是在学习过程有意识地对某个问题进行广泛和深入地探讨,进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形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由其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创新教
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对我国的影响很大,灌溉设计与规划更是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方式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作为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的重要产物,第三方支付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第三方支付能够提供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