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湖北省2009年土地利用作为基础数据,结合DEM数字高程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资料建立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数据库,并基于ArcGIS软件,运用格网分析法,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湖北省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空间差异;最后,借鉴灰色关联度及相关性分析理论,运用灰色系统建模软件和SPSS统计软件,定量计算并描述了自然、人文因素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影响。将对各区域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合理的土地开发政策,同时为区域的土地综合开发及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借鉴。本文分析结果表明:(1)湖北省土地利用以林地、耕地为主导土地利用类型,水域面积丰富,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鄂东地区建设用地景观聚集分布较多,鄂西地区以零星分散为主要特征,此外,草地、未利用地在研究区内分布较少。(2)研究区范围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鄂中东部的武汉市存在一个高值区,而在武当山区、神农架林区以及江汉平原出现了极低值;Shannon均匀度指数空间分布以竹山县、江汉平原以西及以东地区为高值中心;最大斑块指数出现了以神农架林区、安陆以及江汉平原为中心的高值区;蔓延度指数其空间变化趋势与最大斑块指数相似程度较高,最大斑块指数的高值区,往往是蔓延度指数的低值区。(3)各格网内的耕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最大的斑块指数与自然因子中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条件因素以及人文因子中的路网密度、GDP等因素关联程度较强,相关系数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