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矿产资源种类较多,但仅有稀土、钨、锡等少数矿产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人均矿产资源拥有量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下,资源短缺的状况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钢铁工业取得了跨越式增长。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钢产量第一,但钢铁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短缺给行业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在铁矿石市场上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与此同时,钢铁工业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原料之一,锰矿却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锰是工业生产重要的基础性大宗原料矿产,消耗量仅次于铁、铝和铜,居第四位,其中90%应用于钢铁行业,而且由于其重要特性,暂时没有发现锰的可替代品。
我国锰矿资源并不富足,在经过过度开发之后已经濒于匮乏,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锰矿以满足钢铁工业日益增长的需求,但由于国际锰矿石市场高度垄断,我国在国际锰矿石市场并没有话语权,进口长期受制于国外大型矿石生产和供应企业,锰矿价格居高不下,锰矿长期依赖进口对我国经济已经带来了不利影响,锰矿石供应状况也成为制约钢铁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以预见的是,在中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对锰矿石的需求量也将有增无减,在国内锰矿资源日益匮乏,每年大量进口锰矿的情况下,有必要研究如何构建锰矿资源的供应安全体系,如何规范和引导锰矿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保障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文结合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国内锰矿资源供应状况,用要素禀赋论来解释锰进出口贸易形成的原因,用资源约束理论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理论解释锰行业的“瓶颈”问题,通过国家经济安全、贸易安全理论和国际矿业全球化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文章重点对我国锰矿进口贸易、供求状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建议与对策。认为,第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继续贯彻“走出去”战略,实现锰矿进口贸易与自有资源开发的结合;第二,要提升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建立全球锰矿资源的信息收集、分析、决策系统;第四,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统一对外;最后,要提升锰矿石资源地位,尽快形成国家锰矿资源危机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