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纳布啡(Nalbuphine)在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深入研究纳布啡激动κ受体、部分拮抗μ受体对心肌细胞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寻找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取健康雄性SD(Sqrague-Dawley)大鼠36只,体重150-170g,4-6周龄。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18只和非糖尿病组(NDM)18只。将NDM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n=6):非糖尿病假手术组(NDM-S组)、非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NDM-I/R组)、非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纳布啡预处理手术组(NDM-NP组)。DM组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4周,而后禁食12小时,于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枸橼酸钠缓冲液(STZ,35mg/kg)复制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注射1周后监测血糖水平,经大鼠尾静脉取血测定随机血糖(≥16.7mmol/L)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症状,则认定造模成功。将成功造模的18只大鼠,继续高脂喂养4周后采用随机分为3组(n=6):糖尿病假手术组(DM-S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DM-I/R组)、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纳布啡预处理组(DM-NP组)。采用穿线或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LAD)3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过程中于缺血前即刻(T1)、缺血30 min(T2)和再灌注120 min(T3)时记录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收缩压(SBP)的数值,并计算RPP。再灌注结束后,采取血样,测定损伤血浆中cTnI的含量。通过TTC染色评价心肌梗死面积。 结果: 1.DM组较NDM组体重显著降低(n=18,P<0.0001),血糖明显升高(n=18, P<0.0001)。 2.纳布啡预处理升高ND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AP(n=6,P<0.05),但对D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MAP无明显影响。 3.纳布啡预处理升高 ND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HR、SBP和 RPP(n=6, P<0.05),但对DM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HR、SBP和RPP无明显影响。 4.NDM-NP组 cTnI浓度明显小于 NDM-I/R组(n=6,P<0.0001),DM-NP组cTnI浓度较DM-I/R组无明显变化(P>0.05)。 5.NDM-NP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NDM-I/R组(n=6,P<0.0001),DM-NP组梗死面积明显小于DM-I/R组(n=6,P<0.0001)。NDM-NP组梗死面积小于DM-NP组(n=6,P<0.05)。 结论: 1.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BP和RPP)降低,血浆cTnI浓度升高,心肌梗死样病理变化。均为NDM与DM大鼠在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变化指标。 2.相对升高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SBP和RPP),减少血浆cTnI浓度,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均为纳布啡预处理后N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的变化;但各指标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则表现在DM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3.纳布啡预可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糖尿病作为影响因素极大可能对抗纳布啡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