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外企职员对企业商务英语培训的需求研究——以常州某外企为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guoxian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扎根中国,谋求长期的发展。与此同时,外企对于既懂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商务英语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80后的新生代力量,逐渐成为了企业的主力军,并将会成为外企未来十年发展的核心力量。作者在工作中发现,现有的企业商务英语培训饱受争议,尤其不能满足80后员工的需求。作者由此得到启发,决定研究80后外企职员对于企业商务英语培训需求这一课题。旨在找出现有培训体制的不足,设计一套全新的,既符合80后员工需求,又符合领导期望,同时适应企业发展的长期培训方案。本文以Dudley-Evans and St John的需求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了如下问题:  1.外企雇主和员工分别如何看待在职商务英语培训?  (1)雇主对员工在职商务英语培训有什么要求?  (2)员工对在职商务英语培训有什么需求?  2.现有的在职商务英语培训有哪些不足?(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频率,培训材料,等等)  3.如何解决现有在职商务英语培训的问题?  本文采用问卷调研和采访的方式,以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80后职员和部门领导作为调查对象。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并使用定性分析法对采访内容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首先,雇主认为80后员工在具备过硬业务能力的同时,应该拥有良好的商务英语沟通能力,比如:与国外客户的面对面沟通,撰写商务合同,商务谈判等。与此同时,应具备跨文化意识,能随时关注国际市场的动态,了解文化差异,避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与客户之间的误解。雇主希望80后员工通过培训提高综合能力,逐渐把自己培养成职场多面手。  其次,80后员工认为现有的在职商务英语培训内容不够实际,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不能达到员工的预期目标,培训频率低,强度不够。基于员工反映的这些问题并结合问卷调研和采访的数据,作者提出了“淘汰制商务英语培训”这一方案,旨在解决现有在职商务英语培训的问题,使得培训更加符合80后员工的需求。这一方案也得到了雇主和80后员工的一致认可。
其他文献
威廉·洪堡特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语言学家。他十分推崇古希腊文化,翻译了《颂诗》(Pindar),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和《阿伽门农》(Agamemnon)等古希腊典籍。
作为二语习得领域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中介语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中介语被定义成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过渡性语言。从历史角度来说,对比
本文以佛教为例,旨在探讨宗教学视野下的语言功能种类,以及佛教语言功能的独特性。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佛教语言和言语交际中所体现的功能可以更全面的考察语言的运用,拓宽语言学
作为演讲的一个重要种类,政治演讲经常被用于各种政治活动当中以达到获得民众支持或打败政治对手的目的,从而使演讲者在政治活动中处于优势。这种目的性很强的演讲形式尤为欧
“英国文学老祖母”多丽丝·莱莘,被称之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杰出的西方女性作家之一。《金色笔记》是她最负盛名的作品,莱莘也因此获得了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中
就在准备这期alex教室的内容的时候,CSGO界发生了一些重大的新闻,先是3届WCG世界总决赛冠军ESC传出即将解散的消息,阵中大将LORD率先退役,接下来其他队员何去何从还不得而知,这对阵容稳定的ESC来说确实是一个蛮大的打击,但更大的打击更来自赞助方,据他们自己描述,今年3月份开始俱乐部就一直拖欠薪水,加上队员动力渐失,在CSGO界也一直未有拿得手的成绩,可以说目前的状况应该是ESC最艰难的时
约翰·麦克维尔·库切是当代南非最著名的小说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及学者,其小说作品以南非种族隔离前后的社会为创作语境,书写了南非社会所有种族群体所遭受的浩劫与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