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外翻译领域内,有关翻译质量评估及其模式建构的研究成绩斐然;同时,在汉诗英译传播史中,关于质量评估及其评鉴标准的理论观点也极具多样化,但却从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独立完整的汉语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体系。针对这些研究不足甚至空白之处,本研究将翻译质量评估体系引入到汉诗英译中,参照司显柱(2007)的功能语言学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胡维(2009)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诗歌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结合汉英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及汉诗的独特性,对上述模式加以修正,试图从理论层面为功能语用领域内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质量评估模式: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元功能系统、语法隐喻系统、汉诗审美理论和意境美学为理论基础,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视角出发,具体设定模式参数和步骤框架,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新构建一个专门适用于汉语诗词英译质量评估的三层立体模式(TMH Model for CPTQA)。本研究模式主要从三个层面考察解决以下问题:1.在微观词汇—语法层面,考察语篇意义(即语篇的组织形式和功能)在初步翻译质量评估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中观语言形式风格层面,解决语法隐喻系统对译文质量深入评估分析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问题。3.在宏观文本意境美学层面,明确语篇类型理论和汉诗意境美学理论对整体翻译质量评估的指导性作用及意义。为了论证该汉诗英译三层立体质量评估模式的系统性、可行性、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及翻译家许渊冲(2010:263)提供的一个英译本为语料,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并得出“译本基本忠实于原诗”的评估结果。总结本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践方面做出的贡献,其意义在于:将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理论基础拓展到语法隐喻系统、汉诗意境美学理论,创造性地加入中观层面形成三维立体模式,为翻译质量评估及其模式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理论框架。此外,本研究侧重于汉语诗歌的英译质量,该模式成果的运用有助于汉诗英译质量的提高和汉语文化的跨交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