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论》的二重因果理论脉络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unken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果理论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根基,整个佛法所讲的都不出因果”两字。果由因缘和合而生,有什么样的因就会感什么样的果。因者,即亲生是因,而疏助为缘,因的作用是能生,缘的作用是长养。有而无缘,诸法不生;有缘而无因,诸法亦不生。因此,一切法都不是独生起来的,而是由于因缘和合而生。《阿毗达磨俱舍论》全论都没有离开因果,其立论宗旨是要人们彻观谛因果,并且彻悟因果之理,降伏烦恼,从而最后达到涅槃。诸法都是在业力的作用下才感生果的,六因是感生果的亲因,是直接因,而四缘是疏缘,是外在的条件。因缘和合,果方生起。自无始以来,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处在生死流转的因果链条之中。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诸法因缘生,是法说因缘。是法因缘尽,师如是言”。上至圣者还灭因果,下至有情众生流转因果,都没有出因果,法因缘和合而生,诸法因缘和合而灭。在无常中生死流转的一切有情众生都是苦的,而这世间中的种种差别、所有的苦果都有因缘,即由业所感生,业又由烦恼而引起。业是世间苦果的亲因,烦恼是疏缘,因缘和合而生世间。世间的一切有情众生都以惑、业、苦三者的因果流转为形式在五趣之中生死轮回,惑、业、苦三者的流转以十二因缘的因果关系来展开,以三世两重因果为形式来实现其业报轮回。此为流转门。由于无明是一切烦恼的根本,是一切苦的根源。因此,只有彻底地降伏无明,其余的十一支缘起法才会一起降伏掉;只有彻底地降伏无明,才能脱离五趣的生死轮回,并最终证涅槃。只有修行戒、定、慧三无漏学,具足戒行、定力和智慧,才能降伏一切烦恼并最终证涅槃。持戒、禅定和智慧对治的是有情众生的贪、瞋、痴三毒。戒行能够降伏贪爱之心,止息烦恼,从而防止恶行的发生;禅定能够降伏瞋恚之心,息虑静缘,止息妄念,不攀缘外境,从而使心安住;智慧能够降伏愚痴,破除迷惑,证得真谛。只有勤修三无漏学,发起无漏慧,才能降伏一切烦恼,脱离生死轮回,由凡入圣,并最终证涅槃。此为还灭门。
其他文献
围观的群众一看,顿时炸开了锅,纷纷躲到街道的两边,一下子把贺老六他们孤零零地丢在场子中央.村民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两腿筛糠,想跑又觉得拿了人家的腿软,只得眼巴巴地看
期刊
背景:透析相关性低血压(HDAH)是血液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40%,也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对于老年透析患者而言,HDAH更容易诱发严重低血容量休克,导致患者
美格FE-761液晶显示器拥有17英寸的屏幕尺寸,相当于一般19英寸CRT显示器的屏幕大小.显示器的屏幕边框设计得比较宽,5个OSD按钮置于屏幕正下方,呈圆弧形排列,从左至右分别为LE
期刊